(圖/shutterstock)
到了三十歲才明白,
很多事情要到三十歲才能明白,
所以對於過去,無須遺憾。
到了三十歲才明白,
很多事情到了三十歲自然會明白,
所以對於未來,無須傍徨。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無論理想和追求如何,
人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一樣,從生到死。
有的人選擇簡單,
有的人選擇激情,
都是一種嘗試。
不到最後,你怎麼知道誰更明智?
就算到了最後,你能知道答案了,
那又能怎麼樣?
人一輩子,能有一個自己的愛好,
就是極好的了,
而如果這個愛好恰好能養活自己,
那就完美了。
這句話是要告訴你的是人生是有限的,
能集中精力滿足
一兩個主要的追求指標就很不錯了。
這句話並不是要你貪心
想找一份錢多事少還有趣的工作。
在吃穿不愁的前提下,
真正的價值在於內心的歡愉,
有道是「花錢難買我開心」。
而在追求開心之前,
可能需要捨棄一些無關緊要的執著。
關於做人
你覺得好的東西未必是別人的最愛,
你厭惡的事情別人未必介懷。
我們能做的,最多就是,
覺得不錯的給朋友推薦,
覺得不妥的給朋友提醒。僅此而已。
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但是社會卻是分層級的。想通此層,
就會在主觀上對每個人多一分尊重和理解,
也會對社會的運轉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學會傾聽很難,
所以也不要以為會傾聽朋友很易得。
對於懂你的人,要心存感激。
對於不懂你的人,不妨學會表達。
關於做事
做事情,就像去買菜。
初級水平的,直接就去;
中級水平的,
想好能避開高峰時段的路線和時間再去;
高級水平的,
還能更據歷史情況分析出
什麼時候去哪家超市買什麼菜最合適。
絕大多數情況下,領導並不傻。
大多數情況下,你覺得幹活多還不討好,
有三個原因:
一是別人幹的更多,
二是你乾的不好,
三是你沒有匯報。
有些套路,你可以很鄙夷,
但是你不能不懂。有些事情,
你可以很不屑,
但是你要有做這些事情的能力。
關於家庭
要承認,人對愛情的期望是分階段的。
這麼想,更覺得緣分不易,
兩個人能一直同時處在一個頻段上同步前行,
機率太低了,且行且珍惜。
要想理解上一輩,
就要理解她們成長時所處的歷史環境。
你會發現,
他們近乎強迫的節約已經略帶自私的思維
是在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逐步形成的,
而你的灑脫和傲嬌卻是建立在
他們對你物質上的無私奉獻的基礎上的。
偶爾抱怨一下他們的小氣,
偶爾強迫他們去享受一下生活,
但不要真的和他們生氣。
為人父母的意義在於,
經歷一段和小朋友共同成長的時光,
學會寬容和理解,
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絕不是讓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於下一代。
關於生活
睡得少幹得多並不會死人,
不規律不節制的生活才會。
如果想追求高質量的生活,
健康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指標要求。
現在你也許並不認同這句話,
等有朋友親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
麻煩再看一下這句話。
要養成定期旅行的習慣,
一是因為人要張弛有度,
二是為了提醒自己生活本來就有多種可能性。
如果你的生活固定在一個地方太久了,
你的思維也就會僵化得不像話。
對多數人而言,
你只是單位的很小一部分,
卻是家庭的很大一部分。
無論是對單位還是對家庭,
你健康的工作才能創造長久的價值。
關於成功
人需要的資源大概是三種,
一是人際,二是能力,三是機遇。
做好自己能做好的,
其餘的,不必介懷。
有些事沒有想的那麼難,
比如考駕照。
有些事沒有想的那麼容易,
比如堅持健身。
想錯了不可怕,
就怕你永遠不知道你到底想錯了沒。
很少有哪件大事是一個人做成的,
需要團隊合作。
一個真正好的項目,
定然是所有參與的人都能從中獲益。
多讓別人賺一些,自己少拿一些,
事情的成功率就會高很多。
關於世界
類似於微生物和人類的關係,
人類可能也就是某個高階物種體內的
某個細胞的某個時間段寄生的某一群微生物而已。
想到這裡,是不是應該對環境多一些友好,
少一些世界主人的自大?
投票並不是民主的唯一模版,
美國並不是民主的良好模範,
傻子洞房才會求助隔壁老王。
裝高尚的思想教育容易讓人
忘了自己是處在滾滾紅塵中的普通人。
和平年代每日的蠅營狗苟容易讓人
忘記了自己應當有的精神追求。
以上兩種都是病,都得治。
關於相處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
就會發現聊得來的越來越少。
可能就那麼三兩個人,
和他靜靜的坐一天,什麼也不說,也覺得舒服。
理性來講,如果不能讓她幸福,
就不要打擾她的生活。
感性來講,你以為你執著的是感情,
其實是放不下內心的自私。
錢不是萬能的,
但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卻是真的。
如果有能力,就盡量多為家人創造一點物質條件。
如果沒有機會,就儘量多理解一下妻子的抱怨。
關於成熟
年紀越大,對於世事看法越寬容,
只要不是傷害他人的事情,
就算看不慣,卻也能理解。
真正聰明的人,看破不說破。
貶低別人顯不出你的聰明,但能顯出你的刻薄。
多微笑、多誇獎、多付出,
雖然雞湯味十足,但是試過的都說好。
如果真的味美,喝碗雞湯又何妨。
關於三十歲
三十歲之前,三十歲之後
三十歲之前,喜歡的是高談闊論的人,
三十歲之後,喜歡的卻是行動力強的人;
三十歲之前,喜歡的是憤世嫉俗,
且每每都有鞭辟入裡之言的人,
三十歲之後,喜歡的卻是看似木訥,
但默默做著改良世界之舉的人;
三十歲之前,喜歡的是經常聯繫,
還對我噓寒問暖的朋友,
三十歲之後,喜歡的是很少見面,
卻能借若干鈔票的朋友;
三十歲之前喜歡喝酒聊天,
三十歲之後喜歡喝茶沉思;
喝什麼並沒有高下之分,
不同年紀自然會有不同的心態。
理解了這一點,
該喝什麼就喝什麼吧。
當然,如果能想清楚得失,
守得住本心,也可以想喝什麼就喝什麼。
到了三十歲才明白,
很多事情要到三十歲才能明白,
所以對於過去,無須遺憾。
到了三十歲才明白,
很多事情到了三十歲自然會明白,
所以對於未來,無須傍徨。
每個人悟道的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人以茶,有的人是詩。
【享下班】粉絲團
立志成為 上班族的好朋友!
陪你度過每一個 辛苦(難熬)的工作時光~
上班前的543,下班後的幸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