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李登輝前總統,
替台灣奠定了民主的基礎,
讓台灣像自由邁進一大步。
他不是完人,事實上沒有人是。
但是他對於台灣的貢獻,
卻是無人能比。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呂秋遠
沒有李登輝,
現在台灣會怎樣?
沒有李登輝前總統的存在,
台灣現在的民主雖不至於茹毛飲血,
但大概與已知用火也相距不遠。
想想當年如果是
林洋港、邱創煥、
陳履安、郝柏村等人擔任副總統,
蔣經國過世後就是由他們其中一人接班,
現在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
1987年的台灣,還在戒嚴時期。
高普考錄取 600人,
卻是以省籍為區分,四川省是 50人,
江蘇省可以錄取 44人,
台灣省則只有22人。
當時的政黨,
選民只有國民黨、青年黨可以選擇,
民進黨剛於前一年成立,
是違法政黨,隨時會被取締。
集會、示威、遊行基本上禁止,
立法院不能普選,
由國民黨未曾改選的 1949年代表佔多數,
總統由幾乎未曾改選的國民大會選舉,
當然也是國民黨佔絕大多數。
那時候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
政治自由、基本人權程度極為低落,
李登輝當時擔任蔣經國的副總統,
原本沒有人注意到他。
推動台灣民主化
李登輝成為首位民選總統
但是在 1988年1月13日以後,
蔣經國病逝,
意外的由他擔任總統,
並且接任國民黨主席。
往後的故事就不用多說了,
那是一段極為慘烈的政治鬥爭。
李登輝陸續將國民黨蠢蠢欲動的政敵清除,
建立自己的班底,
並且大量引用台灣本土勢力進入國民黨,
最後成功鞏固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並且開展台灣另一波的民主化與自由化。
他不是完人,事實上沒有人是。
但是他對於台灣的貢獻,
卻是無人能比。
他當年可以選擇當一個過渡總統,
將權力繼續交給虎視眈眈的國民黨重臣,
諸如李煥、郝柏村、林洋港等人,
但是他在驚濤駭浪中奪取權力,
並且奠定台灣往後的民主基礎。
沒有他,現在的總統
可能還是由國民大會來選舉,
哪來的一人一票?
民主是所有人的責任
接下來我們一起守護
我們可以緬懷他的方式,
不是紀念堂、不是紀念日,
而是繼續這條民主的道路,
好好保護台灣這塊土地,
別讓島嶼天光變成晦暗。
民主不會由一人完成,
也不會終結在一人之手,
關於民主,我們必須接棒,
細細呵護這得來不易的台灣。
阿輝伯,
謝謝你曾經對台灣的貢獻。
李總統,晚安。
本文由 呂秋遠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JJ )
( 首圖來源 /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