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父母年邁、身體衰老、行動不便時,
總會需要子女陪伴在身旁,
協助照顧生活起居。
然而,對於天下照顧者而言,
最傷心的莫過於:
你每天盡心盡力照料父母,
但他們口中最掛念的,
卻是那個偶爾才回家一次、長期待在遠方的子女…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不在身邊的最珍貴,
在身邊的照顧者反而 很廉價?
我的朋友依旋過馬路時被機車擦撞,跌倒在地,
當下並不覺得很嚴重,可以自己翻身爬起來。
當晚睡了一覺,第二天才發現,
脖子無法轉動,全身痠痛不已,
癱在床上大半天,到了下午才掙扎起身,
急電念研究所的兒子帶她去醫院。
兒子問她怎麼會搞到這麼嚴重?
「還不是因為你大姨……」
話還沒說完,瞬間放聲痛哭。
許久以來的壓抑和委屈,都在這一刻決堤。
依旋離婚後賣掉自己的房子,
搬到距離父母一條街的地方,
為的是就近照顧八十五歲的父親和八十歲的母親。
依旋的哥哥在大陸工作,
台灣只有依旋和姐姐。
姐姐嫁入豪門,又做直銷,
可以說是家中經濟情況最好的,
然而,她對父母的照顧卻很少,
只在逢年過節時,給父母一人一千元。
依旋剛剛退休,兒子尚未獨立,
退休金又面臨縮水,
可是,她每個月都還要給父母一萬五千元零用金,
讓他們安心生活。
每次到大賣場採買,總會將大分量的食品、
日用品分一半送回娘家。
每天晨昏定省,父母要就醫,
是她掛號、跑腿;
父母想出門走走,由她負責開車。
母親不只一次說過:
「還好有你在,讓我們可以安心度過晚年。」
這樣的話語,是支撐照顧者最大的力量。
姐姐不但兩、三個月才出現一次,
平常連電話也很少打回家,
除非是老公又劈腿了,
需要哭訴的對象,才會打給母親。
父親常常喜歡對親戚朋友誇耀女兒嫁得有多好。
姐姐難得回家,帶一串美國無子綠葡萄,
父親便提起葡萄與姐姐合照,笑得合不攏嘴。
甚至在臉書貼文:
「大女兒又回來看我了,
還帶了很好吃的葡萄給我,真是太孝順了。」
底下回應一句句:「真羨慕有這樣的女兒。」
「這種孝順的孩子一個抵十個。」
「一定是上輩子燒了好香。」
依旋看著覺得反胃,
事實上是姐姐三個月沒出現,
父母一直念叨個不停,
依旋打電話去講到翻臉,姐姐才勉強回來的。
父親並不知道,出於虛榮而做的炫耀,
對真正的照顧者女兒來說,
是多麼的嘲諷與不平。
也許不在身邊的最珍貴
但在身邊的才是最必須
被照顧者很難體會照顧者的心情
更別說是需求了,
因為被照顧者多半是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無法顧慮別人。
當依旋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仍是氣憤難平。
我對她說:「你沒聽過『親戚遠來香』嗎?
或許兒女也是『遠來香』吧。」
我想,依旋的父親只是把無微不至、
一直在身邊照顧的小女兒視作理所當然了。
這一次,母親特意下廚請依旋姐妹倆吃飯,
就是想化解兩個女兒之間的心結。
姐姐來了之後,父親忽然想起姐姐最愛吃無子綠葡萄,
便支使依旋出門去買,依旋沒好氣的說:
「她應該天天吃吧,何必特別去買?
可以吃別的水果呀。」
父親叫不動依旋,於是催促母親去買,
依旋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出門,
過馬路時才嘀咕著:
「愛吃幹嘛不自己買?」就出事了。
我去探望她,對她說:
「別計較其他人做了多少,那只會讓你不快樂。
如果不是你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他們是不是很孤單、很無助?
也許不在身邊的最珍貴,
但我們這些在身邊的才是必需。」
我不只是安慰依旋,我真心的如此相信,
才能將照顧之路繼續走下去。
看更多深度好文,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 人到中年,才會懂得....朋友不必交一輩子,曾經好過就值得!
- 獨處,是一種能力 懂得享受獨處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 三把改變你人生的鑰匙: 接受、改變、離開......
- 到了中年 不想有病、不想煩惱,知道這 22點 就夠了!
-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對別人的人生品頭論足...(深度好文)
本文摘自《以我之名》
作者:張曼娟、出版社:天下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Ann)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