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每天盡心照顧,但父母最愛的卻是 不回家的你?」張曼娟痛心寫下 照顧者的辛酸淚…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 2020-07-28 18:23
  • 更新:2020-12-16 10:33

長照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父母年邁、身體衰老、行動不便時,

總會需要子女陪伴在身旁,

協助照顧生活起居。

然而,對於天下照顧者而言,

最傷心的莫過於:

你每天盡心盡力照料父母,

但他們口中最掛念的,

卻是那個偶爾才回家一次、長期待在遠方的子女…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不在身邊的最珍貴,

在身邊的照顧者反而 很廉價?

我的朋友依旋過馬路時被機車擦撞,跌倒在地,

當下並不覺得很嚴重,可以自己翻身爬起來。

當晚睡了一覺,第二天才發現,

脖子無法轉動,全身痠痛不已,

癱在床上大半天,到了下午才掙扎起身,

急電念研究所的兒子帶她去醫院。

兒子問她怎麼會搞到這麼嚴重?

「還不是因為你大姨……」

話還沒說完,瞬間放聲痛哭。

許久以來的壓抑和委屈,都在這一刻決堤。

依旋離婚後賣掉自己的房子,

搬到距離父母一條街的地方,

為的是就近照顧八十五歲的父親和八十歲的母親。

依旋的哥哥在大陸工作,

台灣只有依旋和姐姐。

姐姐嫁入豪門,又做直銷,

可以說是家中經濟情況最好的,

然而,她對父母的照顧卻很少,

只在逢年過節時,給父母一人一千元。

 

依旋剛剛退休,兒子尚未獨立,

退休金又面臨縮水,

可是,她每個月都還要給父母一萬五千元零用金,

讓他們安心生活。

每次到大賣場採買,總會將大分量的食品、

日用品分一半送回娘家。

每天晨昏定省,父母要就醫,

是她掛號、跑腿;

父母想出門走走,由她負責開車。

母親不只一次說過:

「還好有你在,讓我們可以安心度過晚年。」

這樣的話語,是支撐照顧者最大的力量。

姐姐不但兩、三個月才出現一次,

平常連電話也很少打回家,

除非是老公又劈腿了,

需要哭訴的對象,才會打給母親。

父親常常喜歡對親戚朋友誇耀女兒嫁得有多好。

姐姐難得回家,帶一串美國無子綠葡萄,

父親便提起葡萄與姐姐合照,笑得合不攏嘴。

甚至在臉書貼文:

「大女兒又回來看我了,

還帶了很好吃的葡萄給我,真是太孝順了。」

底下回應一句句:「真羨慕有這樣的女兒。」

「這種孝順的孩子一個抵十個。」

「一定是上輩子燒了好香。」

依旋看著覺得反胃,

事實上是姐姐三個月沒出現,

父母一直念叨個不停,

依旋打電話去講到翻臉,姐姐才勉強回來的。

父親並不知道,出於虛榮而做的炫耀,

對真正的照顧者女兒來說,

是多麼的嘲諷與不平。

 

 

也許不在身邊的最珍貴

但在身邊的才是最必須

被照顧者很難體會照顧者的心情

更別說是需求了,

因為被照顧者多半是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無法顧慮別人。

當依旋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仍是氣憤難平。

我對她說:「你沒聽過『親戚遠來香』嗎?

或許兒女也是『遠來香』吧。」

我想,依旋的父親只是把無微不至、

一直在身邊照顧的小女兒視作理所當然了。

這一次,母親特意下廚請依旋姐妹倆吃飯,

就是想化解兩個女兒之間的心結。

姐姐來了之後,父親忽然想起姐姐最愛吃無子綠葡萄,

便支使依旋出門去買,依旋沒好氣的說:

「她應該天天吃吧,何必特別去買?

可以吃別的水果呀。」

父親叫不動依旋,於是催促母親去買,

依旋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出門,

過馬路時才嘀咕著:

「愛吃幹嘛不自己買?」就出事了。

我去探望她,對她說:

「別計較其他人做了多少,那只會讓你不快樂。

如果不是你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他們是不是很孤單、很無助?

也許不在身邊的最珍貴,

但我們這些在身邊的才是必需。

 

我不只是安慰依旋,我真心的如此相信,

才能將照顧之路繼續走下去。

 

以我之名

 

 

看更多深度好文,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摘自《以我之名
作者:張曼娟、出版社:天下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Ann)
(圖/shutterstock)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

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的理念,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 出版超過3,800萬冊、4,000種書籍,全年發行量可堆砌59座臺北101的驚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