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在台灣,
人們的生命若是走到了盡頭,
大多數人會選擇火葬或土葬的方式
來終結人生旅程。
但根據民政局的統計,
台灣近年來,
選擇「環保葬」的人數有增多的趨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根據民政局資料顯示,
2015年選擇環保葬的人數有2173人,
佔死亡人數的12.7%;
而2016年到9月底為止,
參加環保葬的人數佔死亡人數的15.28%,
人數明顯增加。
「環保葬」除了推崇自然,
更能節省開銷。
環保葬,又稱「自然葬」,
是為推行綠色環保 殯葬理念。
花葬、樹葬、海葬…等
都是「環保葬」的一種,
施行環保葬是為了環境的永續發展,
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除此之外,
傳統的葬禮從入殮、告別式、
火化、骨灰進靈骨塔...等
總結會產生高額的花費,
環保葬一切以簡單為原則,
能夠大幅減少開銷。
「花葬」為遺體火化之後,
將骨灰埋在 規畫的園區之中
花葬不會有墓碑、亦沒有墳墓,
和大自然的一花一葉融為一體,
一同長眠於這塊土地上,
周圍會種植許多花卉,
彷若一片花海。
像是在台北市的花葬區-
陽明山甄善園,
裡頭種植的花卉將近2萬株,
環境清幽、給人清淨無暇之感。
「樹葬」則是將骨灰
埋到樹根下,或是灑到草坪中。
骨灰會使用
可被環境分解的棉布或紙包起來,
再埋入土中。
此種方式不會造成環境負擔,
有助於環保的實行。
台灣地狹人稠,
「海葬」也是一種環保葬。
除了因應土地不足的情況,
也能提倡環保。
除了「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
其實讓骨灰與大海合而為一,
也是讓生命回歸於大自然的方式。
環保葬 讓逝去之人
永存於大自然、也永存於人心!
西方有十字架,
東方則是墓碑,
人們在追憶亡者時,
習慣對著刻有名字的紀念碑悼念,
彷彿那至親還留在身邊似的,
永不曾離開,
傷感的心境也隨著那塊墓碑,
永生佇立於這塊土地上。
而環保葬推行的不設墓碑、
沒有墳墓,不記名的方式,
讓逝去的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如同每個人都是: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大自然是最純淨的,
每位亡者也能心無掛念的離開,
化作塵土、化做風,
卻留給世上的人無限的感懷。
逝者長眠於 一片繁榮當中,
為世人留下 最單純的思念。
而追憶之人,
看到至親長眠於一片美麗花草之中,
心理的傷痕,
也許也能因周圍的景致,
一點點的療傷,
彷彿那隨風搖曳的一花一木,
都是先走一步的親友,
為仍在世的人們,
傳達思念以及祝福。
也許像這樣新興的作法,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但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方式!
你對於環保葬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分享出去,讓更多人思考這個問題。
現在加入好友 🔥🔥🔥
上班族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本文由 CMoney官方 撰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