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宣布對Intel投資20億美元,並持續領投OpenAI、Ampere等,重塑全球AI晶片產業生態,未來四年將建置5000億美元資料中心,積極布局美中日歐科技供應鏈。
近年來,人工智慧與半導體產業迅速崛起,投資市場關注度不減。日本科技巨擘SoftBank(軟銀)再度展現其全球影響力,於8月18日宣布對Intel(英特爾,INTC)進行20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強調美國晶片製造能力將在AI新浪潮中扮演核心角色。軟銀持續透過一系列重磅布局,整合AI演算法公司、晶片設計商及雲端基礎建設供應商,積極掌控科技產業生態圈。
除了Intel,軟銀主導的AI投資版圖涵蓋OpenAI、Ampere Computing、ARM Holdings等多家領頭企業。軟銀正領投OpenAI 400億美元的融資方案,其中225億美元由軟銀承擔。OpenAI近年憑ChatGPT席捲全球,帶動雲端算力需求爆增,使高階AI伺服器晶片成為新焦點。Ampere Computing則由前Intel總裁創立,專注於伺服器CPU晶片設計,今年三月軟銀宣布收購金額達65億美元。英國晶片設計龍頭ARM去年IPO,市值一度達545億美元,而軟銀仍握有多數股權、積極擴展自有芯片設計能力。
軟銀不僅投資,也主導產業合作。旗下Stargate專案結合OpenAI與Oracle,未來四年規劃斥資高達5000億美元於美國及全球建置AI資料中心,而台灣鴻海(Foxconn)也宣布與軟銀合作製造相關設備。儘管Stargate計畫因場地及人事協商情形延宕,軟銀長期目標並未改變,多家美日大型銀行與美國貸款人已展現積極參與意願。
軟銀旗下AI搜尋新創Perplexity AI目前估值達140億美元,已獲Nvidia(輝達,NVDA)、軟銀等多方投資;英國AI晶片公司Graphcore亦於今年被軟銀收購,加速其擴展雲端服務及AI推論硬體的能力。另一方面,軟銀在Nvidia持股逐步回升,單是今年六月持有市值已達48億美元。
在全球地緣科技競爭加劇之際,軟銀行動不只投資,更以策略合作形式串聯美中日歐主要供應鏈。市場分析指出,這不僅讓軟銀受惠於AI浪潮早期紅利,更可能牽動全球晶片製造、設備商、雲端巨頭的競爭格局。隨著資本不斷流入AI及半導體領域,產業整合、技術擴散加速,究竟能否帶動下一波科技股評價、擴大資料中心基礎建設,仍有賴各國監管政策及企業間競合態勢。
未來四年內,AI資料中心及伺服器晶片市場規模預期逼近兆美元,軟銀能否在產業整併與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球科技領航者,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