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業掀起第三方市集風潮,Best Buy搶進創新電商新戰場,力抗消費疲軟與產業挑戰。
美國零售業正經歷重大變革,第三方市集成為轉型搶客新利器。Best Buy(NYSE:BBY)今年正式推出第三方市集,跟進Target(NYSE:TGT)、Walmart(NYSE:WMT)等大型零售商步伐,力圖填補商品選擇缺口、推動銷售成長,並吸引獨家創新商品及中小品牌進駐平台。
隨著Best Buy步上Amazon等電商龍頭的模式,消費者將能在官網及App看到更多過去未曾販售的科技周邊與非科技商品,包括定制遊戲控制器、季節性家飾與運動收藏品等。在消費者電子交易逐漸往電商平台傾斜的趨勢下,Best Buy認知到傳統通路難以滿足所有客層的多元需求,透過第三方市集不僅彌補了如舊型相機電池、配件的缺口,也有機會帶動「周邊消費」如電視專用家具及廚具等商品一起成長。此舉亦讓尚未具備量產規模的小型創新廠商得以進入Best Buy線上商城,提升商品多樣化。
Best Buy執行長Corie Barry直言,市集模式為企業今年的重要策略之一,穩定流量與獲利成長至關重要。新模式下,賣家須自行負擔庫存與物流風險,並配合Best Buy的退貨政策,商品可直接退回Best Buy門市或原廠賣家,強化消費者服務體驗。首波市集共有約500家賣家經過嚴格篩選,並已開始營運。
然而,第三方市集也帶來考驗。專家指出,過度商品膨脹可能模糊品牌定位,賣方品質層次不齊易引發消費者糾紛。此外,市集模式由賣家管理庫存與配送,動輒出現包裝破損、延遲等服務瑕疵,成為壓力來源。但同時,市集內廣告服務利潤高於一般自銷商品,為零售商創造新收入來源。
在美國零售業整體銷售連三年下滑、住房與消費信心疲軟、設備汰換周期拉長之際,市集模式不僅加速商品多元化,更為大零售商拓展廣告業務、導入數位創新謀出路。隨後Ulta Beauty也預計今年加入市集行列,未來第三方市集與廣告業務整合,勢將成為零售業激烈競爭的新戰場。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