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背負關稅壓力,主打價格與價值的零售通路如Walmart、Costco、TJX和Amazon正穩步建立競爭優勢,但消費降溫、偏好轉變,與營運政策分歧正重塑產業格局。
隨著美國進入暑期與返校消費旺季,零售市場卻陷入前所未有的變局。面對高漲的關稅與消費者預算壓力,各大零售通路紛紛祭出多元因應策略,力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穩住腳步。
根據UBS與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NRF)最新調查資料,今年全美家庭於返校相關品項的平均花費約落在858美元,較去年下滑約2%。消費者普遍提前購物,意圖因應價格可能因關稅再度調升。雖7月零售銷售數據顯示消費維持韌性,月增率達0.5%,但許多餐飲及必需消費品通路於最新財報季同步反映銷售成長疲乏、消費者精打細算的現象。
在此脈絡下,各零售商競爭策略具體分化:Costco(NASDAQ:COST)大舉推動自主品牌Kirkland Signature,積極向供應商議價,並利用全球供應鏈彈性輪換商品來源,甚至提前庫存採購,以抵禦關稅壓力。TJX Companies(NYSE:TJX)利用獨特折價採購模式,提供品牌商品高折扣,成功吸引預算型消費族群。Amazon(NASDAQ:AMZN)則挾Prime Day促銷,創造單月校園用品銷量暴增175%的驚人成績,憑藉低價與物流效率急速擴大市占。
反觀Target(NYSE:TGT)則因品牌定位迷失及營運策略搖擺,導致股價年初大幅下修22%、消費者流失,市場普遍預期其同店業績及人流持續惡化;投資人多認為公司需重新確立品牌核心,方能重拾市佔。
多重壓力下,各業者紛紛提出創意因應:包含以議價與庫存對抗成本上升、拓展折扣品項或二手商品供給、甚至和供應商共同分擔關稅負擔。對投資人而言,價值導向企業如Walmart(NYSE:WMT)、Costco、TJX及Amazon因能守住利潤、增強消費者黏著度,預料將在今年下半年逆勢突圍。
整體而言,美國零售格局正因關稅、消費降溫與品牌分化迎來新局,主打價值與協商能力的企業有望勝出。但面對持續高漲的成本與需求不穩,新創零售策略與消費心理變化仍需密切觀察,未來一季或將成為產業分水嶺。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