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確認考慮用CHIPS法案補助換取Intel(INTC)股權,連帶引發半導體產業動盪,亞洲科技類股齊跌、產業前景雲霧變色。
美國半導體產業近日再度掀起震撼,白宮證實正與Intel(INTC)洽談,以CHIPS法案補助換取公司約10%股權,極罕見地將國家意志直接結合企業治理。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表示,政府若投入資金支持晶片企業建廠,「理所當然應該取得股權」,而這項潛在協議,預期將加速Intel在俄亥俄州打造先進晶圓廠、與全球強敵Nvidia(NVDA)、Samsung、TSMC正面對決。
以往美國政府除金融危機不得已外極少直接入股民企,現今卻因國安考量與全球供應鏈斷鏈危機,主動深化晶片自主。當日SoftBank斥資20億美元認購Intel股份,被市場視為對其營運翻身的信心加持,促使Intel股價一口氣飆漲近7%。然而此舉也引發憂慮,投資顧問Vincent Fernando警告,政府凌駕企業經營預期,恐使其他公司望而卻步於接受公部門資助,就連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Kevin J Fox也直言,Intel並非瀕臨破產,國有股權過重可能造成治理效率低落,阻礙創新。
美國晶片政策大轉向不只影響本土企業。消息傳出後,因美國政府與Nvidia、AMD簽訂對華出口換取中國市占15%回饋特許合約,令外界質疑政治干預損及自由市場原則。隨著美股領導科技股回檔,亞洲地區半導體巨頭如TSMC、Advantest、SK Hynix等同遭沒頂,地方指數一度跌逾2%。除美國外,韓國與台灣晶片廠受CHIPS Act挹注,同樣得考慮美方獲益的新模式。
批評者認為,州權入股等措施,若成壞帳將牽累納稅人利益,也加劇企業在決策時對國策風險的評估難度,更長遠恐供應鏈全球化遭扭曲。但支持者則認為,國家主導晶片產業能提升自主能力,有利美國科技復興。
總結來看,半導體產業可能步入國家資本主義的新階段,企業與政策導向的角力加劇,不僅影響Intel,也正透過美國政府的手,改寫全球科技業競局。未來,多元持股與國策牽動下,產業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否維持平衡,仍待觀察。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