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債務激增導致市場關注Fed獨立性與未來利率政策,投資人擔憂「財政主導」再現,引發通膨壓力和資產定價震盪。
美國政府債務再創新高,在共和黨主導的國會通過新預算案後,美國債務規模即將再疊加數兆美元。美國總統Donald Trump也持續施壓聯準會(Federal Reserve,簡稱Fed)要求降息,認為此舉可有效降低政府利息成本,但此舉卻引發市場對「財政主導」(fiscal dominance)重現的擔憂,亦即政府借款成本壓力凌駕於通膨控管之上。回顧歷史,財政主導曾在二戰期間帶來短暫低利環境,但隨後爆發通膨危機,促使美國在1951年重申央行獨立性。
市場目前已明顯感受到風險增加。長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徘徊於高檔,美元對主要貨幣指數今年已下跌約10%,端看投資者持有美國資產的風險溢價走高,顯示市場擔憂未來通膨回升。專家Nate Thooft(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與Kelly Kowalski(MassMutual)指出,若持續壓低利率以服務高債務,長期恐導致結構性通膨與貨幣貶值。Deutsche Bank分析團隊亦警告,聯準會獨立性受威脅與財政失衡恐引發長期利率超越GDP成長,促使債務比重無法獲得控制。
然而,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已明確表示,央行決策將以通膨控管為核心,不受政府債務壓力影響。即便市場對九月降息機率高達八成以上,Powell與委員會仍謹慎判斷通膨走勢與就業數據。部分投資專家,如Oliver Shale(Ruffer)、Brij Khurana(Wellington),則認為政府債務與貨幣政策目標本質矛盾,過度依賴低利僅能帶來短期刺激,若由財政政策主導,恐步德國二十世紀初與阿根廷、土耳其近期的高通膨後塵。
儘管目前美國的名目GDP年增5%,而10年期公債殖利率穩居4.3%上方,兩者差距接近,引人憂慮債務壓力如未即時解決,將加速利率與通膨的螺旋上升。未來,聯準會如何平衡政府融資成本及維持政策獨立,恐成市場與政策制定者共同面對的最大挑戰。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