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失去,所以善生! 摯愛的離去 固然令人哀傷,但其實可以「這樣做」,讓你 好好的活下去...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 2016-08-05 10:37
  • 更新:2016-08-19 17:20

因為失去,所以善生! 摯愛的離去 固然令人哀傷,但其實可以「這樣做」,讓你 好好的活下去...

(圖/shutterstock)

 

(作者:馮以量)

 

當摯愛的人去世後,

喪親者在往後的日子裡

開始需要經歷哀傷。

那段哀傷的道路,

有些人只花了一小段的時間,

就能回到正規的生活上;

有些人用盡一生的力氣,

依然陷在哀傷的漩渦裡,走不出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小失去雙親

卻沒人教我 如何處理哀傷

我十三歲失去父親,

十八歲失去母親。

在毫無選擇下,

我在那六年的青春期裡

被迫面對失去雙親所帶來的打擊。

這一份雙重的失落,

讓我幾乎窒息,

促使年少的我頻頻想放棄生命。 

 

那時候的我不懂得如何處理哀傷,

也沒有人教導我如何處理它,

所以我嘗試去壓抑它、遺忘它、逃避它。

現實的生活裡,

身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主動和我去

談起這兩次失去父母的悲傷經驗。

我就這樣在傳統封閉的文化下逐漸長大。

 

愈逃避哀傷,造成的傷害愈大

我們誤以為不談起失落,

就不會勾起哀傷,

彷彿事情就可以如此過去,

生活的步伐也可以如常運作。

真相是:失去摯愛的哀傷

是無法壓抑、遺忘,更是無法逃避的。

 

哀傷就像掃在地毯底下累積多年的垃圾,

不時發出異味;

哀傷也像處於不鏽鋼鍋裡的高壓熱氣,

不時發出高亢聲響;

哀傷更像隱藏在心裡的一枚針,

在深夜裡不停地刺探那還在淌血的心靈傷口。

 

 

逃避 自己的憂傷

開始染上酒癮、變得易怒

還記得當時二十幾歲的我,

每逢週末來臨時,

一股沉重的憂傷經常會導致我

無法呼吸、無法獨處在睡房裡,

雙手不斷顫抖的我,只好往外逃跑,

我想遠遠地逃開那憂傷,

可是它卻怎麼也甩不掉。

 

於是我染上酒癮。我若不靠酒精麻醉自己,

便無法在深夜裡入睡。

除了憂傷,我心中也有一股無法掌控的怒氣。

只要看到不順遂的事情再次發生,

我就會大力地咬傷自己右手食指的第二節肌肉,

也會大力地拳打自己的後腦。

當同事的表現、親友的作為

不符合我的要求及期待時,

我就會大聲叱罵。那源源不絕的怒氣,

讓我和自己的關係,以及和別人的關係

都變得緊張、焦慮,漸形疏離。

 

 

 

生活變得混亂 差點跳樓

於是鼓起勇氣 接受輔導

其實,那些憂傷所帶來的酒癮、

怒氣所帶來的破壞,

都和我失去雙親的哀傷有很直接的關係。

當我不去直視哀傷這感覺時,

它就轉化為癮與怒了,

像雪球般愈滾愈大

,直到癮與怒放肆地蔓延

在我各個層面的生活裡。

 

我當時無法察覺,也無力處理。

有一次,我站在高樓頂層,

頭腦冒出了一句話:

「如果現在能夠跳下去,那該多好!」

二十六歲的我知道事態嚴重,

必須自救,於是鼓起勇氣尋求輔導。

 

 

第一次和哀傷這麼靠近

哀傷裡頭 有家人留下來的愛

面對哀傷是一種力量

我依然記得我第一次向輔導老師

說出我對爸爸去世的虧欠、

對媽媽去世的不捨時,

我的雙手發抖又抽筋。

那壓抑已久的哀傷一發不可收拾,

我在輔導室裡抽泣了一個多小時。

 

那是我第一次和自己的哀傷如此靠近,

原來它並沒有可怕到

我需要壓抑它、遺忘它或逃避它。

我學會的是:別急著走出哀傷,

也別急著拋開哀傷,

讓哀傷陪著我,耐心地讓哀傷陪著我,

主動地面對哀傷,

因為那裡頭,

有我親愛的家人留下來給我的愛。

當我愈是主動地經歷自己的哀傷時,

我的怒氣和酒癮就沒有太大的魔法來掌控我了。

 

 

 

變得讓人能靠近

走過失落,生命會送你一份禮物

二十九歲的某一天,姊姊對我說:

「你變了,變得讓人可以靠近你。」

如今的我,已能接受「失去雙親的哀傷」

將會是一生陪著我的事實,

也能接受我是「無法走出喪親的哀傷」的現實了,

我知道我有能力去處理它,

而不讓它腐蝕我的生命。

 

因為失去,所以善生

我很羨慕有些人的哀傷比較直接了當,

可是我知道我的哀傷,既複雜又頑固。

加上我自己那感情細膩的個人特質,

我愈來愈能接受

不是所有人的哀傷都可以走出去。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每一次哀傷到訪時,

帶著無懼及感恩的心走過去。

我深信生命不會虧待我,

每一次走過失落與哀傷,

生命都會隨後送我一份又一份的禮物,

好讓我能夠好好活下去。

 

 

 

 

失去後還要好好活下去!

能夠擁有哀傷的能力,

是老天爺賜予的恩寵,

不要平白無故忽略這份寶貴的能力。

若不是這樣的失去,

我不會懂得珍惜生命所有。

善生,是要對自己承諾:

失去後還要好好活下去! 

嗯,是的,

 

我的善生就是

給我離去的父母最好的報恩及禮物。 

這本書所有的故事都因失去,而開始……

 

本文 擷取自:《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

作者:馮以量   出版社:寶瓶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在這本書中,推薦給大家!

 

此文為 CMoney 編輯群 精選好書分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Luke )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文學、教育、視野、生活、後青春。 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寶瓶文化: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文學、教育、視野、生活、後青春。 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寶瓶文化: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