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作者以 15 世紀的「會計之父」盧卡.帕西奧利為故事主角,與職場菜島展開輕鬆對話,深入淺出的解說會計力的真諦,搭配生活中你我都會遇到的實例,讓會計變得親切且容易理解。首先,你要將收入的 10% 以及奬金的 50% 存起來,建立安全感!
文 / 天野敦之
持有多少現金存款才好?
「不好意思,請教你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一個人最好要持有多少現金存款呢?」
「這個嘛,現在利率過低也是個問題啦,不過最好還是要有兩個月至三個月薪水的現金。」
「兩到三個月份的薪水?我根本不夠。」
「為了保有足夠的現金,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至少把收入的 10% 存起來。先設定好每月發薪日當天,自動把薪水的 10% 轉到另一個帳戶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規定自己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能動用這筆資金。」
「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能動用⋯⋯」
「沒錯,有花剩的錢再存起來。如果想買什麼就把存款領一些出來,用這樣的思維,不論多久都存不到錢。」
10% 的薪水存起來?
可是我現在手頭就已經很緊了,若再把 10% 的薪水存起來,而且還規定不論如何都不能動用,這樣不就周轉失靈了?
「你說的沒錯。可是如果把 10% 的薪水存起來,錢無論如何都不會夠用的。」
「這個嘛,你可能覺得我在騙你,不過要是先把 10% 的薪水存起來,絕對不去動它,減少無謂的花費,收入也會相對增加,最後收支反而會出乎意外地打平呢!你就試著相信看看吧!」
真的會這樣嗎?我突然想要相信他說的。因為帕西奧利的話具有神奇的說服力。
對金錢沒有安全感只是幻覺
「如果領到獎金或是臨時有一筆錢進帳,可以撥一部分用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但要適可而止,最好把一半的錢都存起來。」
「是,就照你說的。我會努力的!」我之前也從沒想過要把獎金的一半存起來。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一直被錢追著跑吧?
「存款並非一定要超出三個月以上的收入不可,這筆錢是為了讓自己不再為金錢感到不安才存的。事實上,對金錢沒有安全感只是幻覺,可是話雖這麼說,人還是免不了因為錢的增加或減少受到影響。如果有三個月的存款,至少可以緩解些許的不安感!」
「那,有三個月的存款之後要怎麼做呢?」
「投資在收益更高的地方,活用資金,讓錢生錢。儲蓄其實不太會讓錢變多。你知道在銀行存 100 萬日圓,可以拿到多少利息嗎?」
「唔,利息真的是少得可憐。」
利息差不多 0.01% 。 100 萬日圓的 0.01%,只有 100 日圓。
「應該才 100 日圓吧?」
「沒錯。100 萬日圓的存款利息,如果扣掉稅金連 100 日圓都不到。扣一次自動提款機的提領手續費錢就沒了。」
「真慘⋯⋯」
「錢這東西是活的,要活用金錢,讓錢變多才行。」
「活用金錢?」
「如果懂得靈活應用金錢,它的效果是很驚人的。這裡指的不僅僅是用錢來投資賺錢的股票,還包括運用金錢來學習、體驗些什麼,產生出火花,或是幫助他人,增進全人類的福祉等等。讓超出必要金額的存款一直沉睡,就好比是自己不讓錢活動,放任它死掉一樣。」
帕西奧利說得熱情激昂,但我卻沒什麼共鳴。存款當然要越多越好,難道不是嗎?
「可是如果有存款,未來也會比較放心。為了老年的生活著想,最好還是儘量多存些錢才是啊。」
「如果從會計力的觀點來看,存款就等於是死錢。現在因為物價逐年上升,錢放在銀行只會日益貶值。相形之下,你應該想想要如何活用金錢,讓錢滾錢。」
更多存錢技巧,好文推薦你:
- 存 1 萬元在銀行竟要 72 年才能翻倍?三位媽媽 3 種理財方式,看完再決定錢該往哪放!
- 錢別鎖進保單裡!任選3方法照樣能存錢:9 年翻一倍,30 年後竟比儲蓄險多存 1115 萬!
- 存 1 萬放銀行,竟要 72 年才變 2 萬?越早搞懂「72 法則」,讓你早日踏上 財務自由之路!
- 小資夫妻四帳戶存錢法!28 歲 Moly 月薪 32K,婚後照樣養 2 小孩、還清 400 萬房貸...
- 大學教授江季芸 用「紅包理財法」幫 7 歲女兒存下 80 萬!
本文摘自《會計之神教我的金錢守則: 一生不再為錢困擾的會計智慧》,作者:天野敦之、出版社:幸福文化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Wi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