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有個念頭我不敢說每個人都有,但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樣也曾經想過:
「如果我有個有錢老爸(老媽),我現在早就可以 _______ 。」
出國留學、不用工作、買房子、開好車、創業、做有興趣的工作、
做善事、血拼不用看價錢、旅行不用排時間等等。
事實上這些靠父母的事當然沒有發生,不然這個念頭就不會存在了。
現在角色替換一下,想想看若是N年後,
換成你的下一代出現同樣「沒有富爸爸」的遺憾,
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想必滋味不是很好。
再把難過度往上加一些,
如果小孩是直接面對面天真地看著你問:
「爸(媽),為什麼我們家不是有錢人?」
沒意外,此時一巴掌就要先下去,
老子沒經歷過的事孩兒膽敢妄想。
只不過這巴掌是要打在自己臉上,該反省的人畢竟是自己,
而且兒福法規定家長不能暴力對待小孩。
況且,小孩說這句話的用意,
可能只是他有心想出國深造、想跟同學上一樣的才藝班、
想提早去世界各地旅行開拓視野。
就跟自己年輕時一樣,有些願望難免要依靠錢才能完成。
沒有富口袋,還是能給富腦袋
寫到這裡,要趕緊把話題轉正回來,
不然讀者可是都難過到看不下去。
雖然前面說些看似令人沮喪的事,
但其實,大部分小孩並不會真的抱怨自己父母。
只是,如果目前的經濟能力真的有限,
無法提供下一代優質的成長背景或是高品質的生活與教育,
是否我們就該消極的看待,
期許孩子某天自己向上爬的旁觀心態呢?
不,當然不是。
因為除了金錢,理財觀念才是更需要傳承的資產。
就算父母很富有,但是小孩的理財能力亂糟糟,
那麼遲早會成為敗家子的案例之一;
相對來說,如果上面能給的經濟支援不多,
但理財觀念卻是從小積極培養,那麼人生至少會好走一點。
所以,就算你沒能力留金錢(或是不想),也一定要種下好的觀念,
因為理財觀念才是給人財富加乘的機會。
留給小孩100萬,花完就沒了,
但是留給他如何賺到100萬的能力,他還可以自己再賺進更多的100萬。
若從實際面來衡量,讓下一代提早踏上理財道路的好處,
也是讓他可以加快存到第一桶金;
從複利的角度來說,提早十年開始理財,所累積的財富可差快一倍以上。
(假設同樣投入十萬元在6%的報酬工具上,提早開始十年理財的差距)
如果把持續存錢與投資考慮進去,那麼差距可就更大。
假設每天存下100元去投資,每10年所累積的財富可從50萬到1107萬。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延伸閱讀這篇:〈每天存下100塊,你的人生從此就不一樣〉
然而這些口袋上的「實際」財富差距,
都只是你願不願意提早開始學習理財,
然後讓你的下一代能從小就擁有理財觀。
這跟我們有多少錢無關,是跟起心動念有關。
當然了,誰都不能保證後代真的那麼聽話,穩穩地照你指引走好理財路。
不過只要你換個位置想,如果當初自己父母有提早培養你理財,
你現在所犯的理財錯誤可能就少很多,
銀行戶頭、股票帳戶裡也會有更多的資產,更不用掙札在只能靠薪水過活。
結語:不管多晚,都要為下一代學理財
所以,接下來該是你表現的時候。
今天你會來到此地,想必是對理財有興趣,
網站中我也寫了超過百篇的文章談論該如何正確理財,
相信只要肯主動,你絕對有資格實現這件事:
從你這一代開始,徹底改變家族的理財能力。
若你家族沒有人會理財,沒關係,那就從你這代開始學習。
若你家族無法提供金錢,沒關係,那就從你這代開始存錢。
若你家族需要依靠你還債,沒關係,牙就給它咬緊一些,從你這代開始翻身。
對於目前的生活,我們可以選擇抱怨,也可以選擇抱希望;
與其懊悔,不如把目標放在今生無悔。
只要你相信,只要你願意,一旦開始,改變就會發生。
我們都活在資本主義時代,金錢是種必要且有限的資源,
如何高效率的理財需要不斷不斷的學習,而且值得去做。
不論你現在是過什麼樣的生活,不管你現在處於那個人生階段,
你都要開始理財!
除了讓自己未來過更好日子,
有朝一日也才能將正確的理財觀念傳承下去,
然後一代接著一代,從此改變你的家族。
理財 從哪裡開始學習?
7萬人的理財之路 從這裡開始►► 理財學習地圖
延伸閱讀
六個罐子理財法,讓你財富加倍
再也不操心,四個方法讓存錢變成自動化
這樣做就能多存一倍錢?教授的存錢實驗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