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壞債錢坑 別養兒、養孫了!

Money錢

Money錢

  • 2017-11-06 14:09
  • 更新:2018-07-26 14:33

撇開壞債錢坑 別養兒、養孫了!

(圖/shutterstock)

.                                                                                                                        

 

投資 1 檔股票前,你會關心

一家公司的負債比高低, 

因為負債比太高的公司可能面臨倒閉風險;

相同的,如果退休後忽略家庭債務比重,

很可能因為沈重的債務而拖垮生活,

難怪每隔一陣子,

就會有退休族受不了龐大債務壓力

而自殺身亡的不幸消息。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怪老子:退休最好零負債

知名財經作家蕭世斌

對於退休後的債務比例要求很嚴苛,

他說,退休最好零負債,

資產不要計入房地產價值,

甚至如果子女教育金與自己的退休金出現排擠,

要優先留下退休金,

而不是把老本送給孩子出國進修,

為此,蕭世斌曾在臉書公開發表

一篇沒能讓女兒出國留學的懺悔文。

如果夫妻經濟能力許可,

退休後繼續提供金援支助無可厚非,

但如果「生吃都不夠, 還要拿來曬乾」,

就是本末倒置。

 

財經作者 馮潔:

關鍵在於能否區分「好債與壞債」

出版《越花越有錢,跟著有錢人學理財》的作者

也是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的馮潔認為,

債務並非萬惡之源,

關鍵在於能否區分「良性負債」

以及「非良性負債」。馮潔認為,

在不計算自住屋的房地產價值前提下,

資產如流動資產、股票基金及定存等,

出售變現後可立即償還貸款,

才算是良性負債, 換句話說,

良性負債是必須可以隨時清償,

甚至能增加財富,才是所謂的「好債」。

 

文章繼續 ↓ ↓ 

--------------------------------------------------------------------------

這 8 檔「產業冠軍股」漲不停
台股高檔 也能安心買進!

最新一期 Money錢11月號 
全台便利超商、各大書局現正熱銷中
線上立刻搶購>>贈送599元理財寶抵用劵 

--------------------------------------------------------------------------

文章繼續 ↓ ↓ 

 

退休是一件「不可逆」的現實,

23 歲出社會、37 歲賺到足夠退休金,

42 歲財富自由的吳家揚認為,

退休是一件「不可逆」的現實,

即使是自己選擇提早退休的人,退休久了,

已無法重新適應職場生活,

加上年紀大了,通常也沒人要,

沒人會在乎你工作時的豐功偉業,

因此退休後究竟錢夠不夠用?

有沒有能力再背負房貸……

要反覆模擬推敲。

 

舉債投資前要懂得精算

做好財務管理

吳家揚雖然認同理想退休狀態是「零負債」,

不過他也不排斥舉債,

「但必須建立在3大前提下,」他指出,

第1是要有信用和擔保品;

第2是要衡量還款期間的付款能力,

第3要懂得精算投資報酬率。

以房貸為例,如果退休後

無法支應每月本利和的還款金額,

代價就是將失去安身立命的居所。

 

吳家揚能夠提早 20 年退休,

就是因為做好債務管理,

「很多人長債、短債分不清楚,

長投、短投也搞不清楚,

財務狀況一片混亂,等到退休時才發現,

提早將退休金用完,不得不變成下流老人。」

 

 

「好處大於缺點」就放膽借吧

他舉自身為例,2004 年跳槽到新創半導體公司,

當時他分析該產業有國家支持、

母公司財力雄厚,

加上產業技術門檻高、競爭對手少等優勢,

研判至少有 5 年黃金期,

在盤點過家庭經濟後,

他設下「賭注失敗,也不會影響生活」

的停損點,因此大膽舉債投資,

2 年半賺進約 20 倍獲利,奠定提早退休的根基。

 

轉職 CFP 的吳家揚認為,退休後舉債

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好處要大於缺點」,

同時也不能影響到退休會用到的 4 大帳戶:

生活費、娛樂費、醫療費和照護費,

如此就能放膽去做。

 

啃老族、尼特族是最大負債

除了「有形」的債務,退休族也不能忽略

「隱形」債務,比如經濟無法獨立、

也不想成家的「啃老族」子女;

又或是歐美終日無所事事的「尼特族」女子等,

他們還得仰賴父母金援,有些退休族養兒還不夠,

甚至還要負擔養孫費用,這才是真正的大錢坑。

 

 

退休理財一定要事先縝密規劃

也要把隱形的債務考量進去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產業研究中心社團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