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近幾年的年金改革議題炒得沸沸揚揚,
不單如此,
近期遠見雜誌發布台灣退休幸福指數大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退休幸福指數僅 65.5 分,
台灣退休族資金缺口大,
平均缺少達 420.3 萬元。
可怕的是,
往回去追退休金資金缺口的金額,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
「 103 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
65 歲以上每月消費支出約新臺幣 4 萬元,
以退休生活 25 年計算,
退休準備與實際支出的資金缺口達 300 萬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短短的 3 年時間,
退休金資金缺口多出了 120 萬元,
那麼,才剛進入職場,
或是正逢壯年還沒有打算要退休的人,
到了要退休的年齡,
退休金資金的缺口會不會更大呢?
為了不要讓自己退休後的生活
因為這樣的資金缺口而陷入老年貧窮,
大家何不動起來?
靠自己存下自己的退休金呢?
你想要怎樣的退休生活?
合作金庫的理專林小姐針對退休金的準備,
提供以下的建議:
退休金準備 Q & A
Q 1
準備退休金是長期抗戰的事情,
多數人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
又該如何準備?
最好從出社會即開始規劃,
至少可從保險商品著手。
但建議新鮮人應開避免購買投資型保單,
不要因為聽到一張保單
可以同時達到投資跟保險,
就衝動的簽名購買了,
即便要買儲蓄型保單,也都應該再想想。
畢竟保單繳費這件事情,有如長期抗戰,
萬一中途發生什麼變故而影響到保單的話,
受到最大影響的仍舊是自己。
Q 2
退休金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名詞,
如果要量化成數字,
每個人需要的金額都不太相同,
應該如何設定自己的退休金金額目標?
先確認要擁有多少錢才可以退休。
最簡單的方式是應用花不完的退休金公式,
算出所需要的退休金額。
因為這金額永遠用不完,
所以不論是多年輕就退休,
需求金額都不會改變。
只要知道退休後每年需求金額以及投資報酬率,
就可以算出金額。
永遠花不完的退休金 =
每年需求金額 / (投資報酬率 – 通貨膨漲率)
Q 3 在準備退休金之前,
那桶開始可以翻倍成為
退休金的第一桶金,
會如何建議大家存到那第一桶金?
至少從小額投資開始,
每月固定持續累積投資,
再運用複利的效果加速達成第一桶金目標。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會看到成效。
Q 4 存到第一桶金之後,
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
理財/投資工具?
存到第一桶金不容易,
要衡量自己能承受的風險,
期望報酬越大相對風險越大,
假如不知如何選擇工具,
可透過「懶人投資法」小額投資基金,
並透過資產配置以分散風險。
但是投資基金最令人詬病的就是手續費的問題,
透過銀行平台的話一定會比較貴一點,
但如果自行去基金公司開戶的話,
大多會有一些開戶禮,
有的可能是會給一些紅利點數
可以當作是現金來扣抵手續費。
在資金不多的情況下若能在手續費上面精省的話,
其實也算是贏在起跑點上了。
Q 5
多數人都見識過
2008 年的金融海嘯風暴,
加上近一年多來全球股市都不停創新高,
如果在準備退休金的
漫漫長路上遇上這樣的危機,
投資人應該如何自處?
如果是單筆投資資金,應設立停損點,
如果是每月分批投資資金,應持續投資不停損,
才能兼顧股市低點分批買入的成效。
而且,當股市開始反轉的時候,
千萬別急著去接刀子,想要低接股票,
好歹要等跌了一陣之後,
才是適合進場的時候。
Q 6 準備退休金的必備元素有哪些?
想要退休,一定要先知道自己退休之後
每個月需要用到多少錢,
想要過怎樣生活。
千萬不要以為退休之後不用通勤,
不用天天當老外(在外面吃飯),
很多錢就可以省下來。
畢竟退休後,可能很多人才要開始進行旅遊,
或者是培養新的嗜好等等,
這些都是真金白銀的支出。
所以,一定要為自己的退休做預算,
以退休前後的投資回報、每月開支、
通脹、預期壽命等 4 大元素為基礎,
計算出所需的退休金金額的安全邊際,
接著就是從想退休的年紀反推來計算每年,
甚至是每個月須要存下多少錢,
要用怎樣的投資工具來幫助
自己達成退休金的目標。
在估算投資報酬率時,
假若過度高估投資回報、
低估了通膨及預期壽命,
最糟的狀況有可能會計算出與實際需要
相距過大的退休金金額。
從今天就開始準備自己的退休金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自己最好。
姑且不管退休的時候能否領到
勞保退休金以及勞保年金,
自己都該盡能力也存一份退休金,
當你自己準備的退休金,
比勞退部分的還來的豐厚,
那麼,你自己的退休金可以做為你的固定收入,
而勞退部分,
就可以當成是你的零用錢,
不管多或少,
這額外領到的可以讓你做更多的事,
不管是投身公益或是存下來都能
讓你的退休生活更添色彩。
從出社會就盡早進行投資理財
老年就可享受被動收入的快樂!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產業研究中心社團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