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15種」人生智慧:成大事就要 順勢而為!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7-06-20 14:22
  • 更新:2018-07-17 15:00

曾國藩的「15種」人生智慧:成大事就要 順勢而為!

(圖/shutterstock)

 

曾國藩,

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考察曾國藩的一生,

基本上達到了古人「立德、立功、立言」

之三不朽的最高追求,

雖因鎮壓太平天國而存在爭論,卻已堪稱圓滿。

 

也因為如此,

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特別重視和珍視。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行善才能心安

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

由人主者,盡得一分算一分,撐得一日算一日。

——《曾國藩家書》鹹豐八年十一月廿三日與諸弟書

大意:

禍福由天主宰,善惡則由人主宰。

由天主宰的沒有辦法,只能順從;

由人主宰的,

則能做到一分是一分,能堅持一天是一天。

人生啟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這都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事,

是要「聽其在天」的。

但為善還是作惡,

是人自己就能決定的,

是「盡其在我」的落腳點。

 

善惡是雖然是二分法,卻很多爭議。

有人抱怨,好人不長命,禍害遺萬年,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但我們還是應當堅定這顆善良的心,

懷著善念、多行善事。

如此則心安,心安則是最大的福氣。

 

2.思路決定出路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曾國藩家書》同治二年七月廿一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

只要是辦大事,

就以見識為主,以才華為輔;

只要是成大事,

就人的謀劃因素占一半,天意的因素占一半。

人生啟示:

後半句就不用解釋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前半句貌似也平常,

辦大事當然要有才識,要能幹、會幹。

 

而曾國藩強調「識」才是重要的。

識就是思想、思路,

思路是行動的方向,

方向錯了,越努力就偏離目的地越遠。

所以做事之前,好好想想,想清楚再去做,

是非常必要而重要的。

 

3.細節決定成敗

古來才人,有成有不成,

所爭每在“疏密”二字。

——《曾文正公全集》

【四】批牘卷四同治六年丁卯歲四月起,金陵督轅

大意:

自古有才能的人,

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原因就在「疏密」二字上。

人生啟示:

疏就是疏忽大意,密就是周密嚴謹,

事之成敗往往取決於自己對於細節的注重。

 

 

4.面對人生的不完美

君子守缺而不敢求全。小人則時時求全,

全者既得,而吝與凶隨之矣。

——《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與國華國荃書

大意:

君子所固守的是殘缺而不敢求完滿。

小人則時時求完滿,而完滿實現了,

恥辱和不吉也就跟著來了。

人生啟示:

人如果過於追求完美,

就會疲憊不堪,容易求全責備、苛責於人,

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所以,我們要面對人生的不完美,

然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裡,少了糾結,多了期待。

 

5.人生要會做「減法」

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

諺曰“藝多不養身”謂不專也。

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

——《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與諸弟書

大意:

要求得事業的精深,

沒有別的辦法,只在一個專字。

俗話說「技藝多了不養身」

就是在說不專的弊處。

我挖的井多卻沒有泉水可以飲用,

就是犯了不專一的過錯。

人生啟示:

在人生的早期階段裡,

我們教育孩子,可以是多學點東西的,

因為他的人生還沒有定型,

他的興趣、擅長的事情都還沒有定數,

這時把網撒得大一點,

在未來的人生中他的選擇會多一點。

這個階段裡,人生是在做加法。

 

三十歲應當是一個分水嶺,

這時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明確自己一生的職業和奮鬥的方向,

不能認為自己還在「摸索」了,

這時,你就要做減法了。

 

6.讀書能改變氣質

讀書可變化氣質。

——《曾國藩家書》同治元年四月廿四日與紀澤紀鴻書

大意:

書讀多了,日積月累,

可以使人的氣質發生變化,氣場更足。

人生啟示: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但這個氣質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

這取決於讀什麼書。

今天的讀物太多元化了。

排行榜前幾名幾乎都是小說,

讀這樣的書會培養怎樣的氣質,就難說了。

 

 

7.感恩是福

人常懷愧對之意,便是載福之器、入德之門。

——《曾文正公全集》【一】求闕齋日記類鈔卷上省克

大意:

人如果能常常懷著感謝他人的心,

便等於有了承載多福的容器、進入德性的大門。

人生啟示:

多想一下別人對自己的愛與幫助,

懷著這顆感恩之心,

有助於以積極樂觀的心態

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問題,做出正確的決斷,

而且冥冥中會有一種力量托著你。

感恩是福,其真諦即在於此。

 

8.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認真

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

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

——《曾文正公全集》【七】文集卷四國朝先正事略序

大意:

為學的最初貴在有堅定不移的意志,

然後貴在有勇猛精進的進取之心,

最後貴在有永遠牢固保持的能力。

人生啟示:

人生第一階段裡,

心智幼稚、學識淺薄、人脈稀缺,

是小角色、小人物、弱者,

這時貴在立志,不甘居人下,

做一個想當將軍的士兵。

經過前期的立志、奮鬥、累積;

 

 進入人生第二個階段,

此時心智成熟、世事洞明、

掌握的人脈、錢、權等資源豐富,

應膽子再大一點、步伐再快一點,放開手腳,

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的價值。

 

人生第三個階段裡,

要持盈保泰,保持好前面取得的成果,堅持笑到最後,

而不能驕傲,不能虎頭蛇尾。

 

9.成功需要三種品質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

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與諸弟書

大意:

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

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氣就不會甘居下流,

有見識就能知道學問無盡,而時刻不敢滿足,

有恆心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人生啟示:

不光讀書,要做成任何事情,

都必須有這三種品質:有志、有識、有恆。

有志才不會甘於平庸,

有識才能具備做事的本領,

有恆才能滴水穿石,把事情最後做好。

三個方面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是千古不易的成功原理。

 

 

10.做一個好人,

才可擔當大任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有此三者,到處人皆敬重。

——《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七日與諸弟書

大意: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以為了不起,

能做到這三點,走到哪都會得到眾人的敬重。

人生啟示:

長期以來,很多人的人生經驗是:

貪財得利,失信無害,吹牛唬人。

但這樣的人有幾個做成大事的?

就算坐到了大位上又有幾個坐的穩?

古往今來,就算有也是極少數。

 

所以我們談成功,

就要有這種見識和眼光;我們談修養,

先要從「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這三點上下功夫,

被人提及時,會被說:這個人不錯,是個好人。

 

11.修身,

從安撫好身邊人開始

古來無與宗族鄉党為仇之聖賢。

——《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與諸弟書

大意:

自古以來就沒有與周圍人或組織為仇的聖賢。

人生啟示:

修養的目的無非和諧二字。

內在的,身心和諧;

外在的,與人和諧、與天地萬物和諧。

這種外在的和諧自然是從

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開始。

你若是與自己的家人、朋友都弄得跟仇人似的,

連他們都「安」不了,還談什麼「安天下」?

 

12.所謂真正的君子

勤儉自持,習勞習苦,

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

——《曾國藩家書》鹹豐六年九月廿九日與紀鴻書

大意:

勤奮節儉自我約束,任勞任怨吃得了苦,

處於這種境況中仍覺得快樂,

也能夠遵守世間的規則,這樣的人是君子。

人生啟示:

勤奮、節儉、自律,能夠苦中作樂、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體味到樂趣,

明白並尊重社會的種種規則而不感覺被拘束,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和境遇裡,

都能這樣一以貫之、寵辱不驚、從容淡定,

這樣的人稱得上是君子,

君子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

 

13.格局第一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家書》鹹豐七年十月初四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

自古以來能成就大事業的人,

遠大的規劃和細節的落實,這兩點缺一不可。

人生啟示:

格局即眼界、胸懷、志向的大與小,

這是成功的基礎。

有了這個基礎,還要能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做好大的規劃與設想,並踏踏實實、

一步一個腳印的踐行落實出來,

這是成功的保證。

 

有了這兩點,想不成功都難。

曾國藩的偉大人生功績,

正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和說明。

 

14.為人處事要「內方外圓 」

腹中雖也懷些不合時宜,卻一味渾含,永不髮露。

——《曾國藩家書》鹹豐七年十二月初六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

我肚子裡雖然也有些不合時宜,

但從來都是藏著,永遠不表露出來。

人生啟示:

曾國藩同樣對於很多官場風氣也深惡痛絕,

但「勢之所處,求退不能」,

表面上還是要保持處之泰然,一個不字也不講。

這就是內方而外圓。

內方,才能留住自我,

有自己的主見,實現自我價值;

外圓,

才能在為人處事上遊刃有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兩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自我和主見的人,難成大事;

事情的磨練,

則可以打磨自己的性情,使之更加圓融渾厚。

 

 

15.人貴在有恆心

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家書》鹹豐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

人如果沒有恆心,將終生一事無成。

人生啟示:

凡事皆有週期。

比如人的生長,從孕育、出生,

到學吃飯、說話、走路,

直到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

道理誰都明白,可是現實裡,

很多事情都半途而廢,為什麼呢?

無非三種情況:

一、遇到瓶頸,感覺過不去了。

二、事情做膩了,覺得越做越沒動力,於是見異思遷。

三、是發現之前的規劃和選擇有問題,必須做方向調整。

 

以結論而言,有恆心必然能更接近成功。

有恆心的道路上會有各種瓶頸、各種敵人,

有的要強攻,有的要等待,

但總是要經歷過好多個瓶頸,人才會成長,

才能夠變得更強大。

 

(文章來源)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