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格局,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聰明父母做到 4點,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9-02-27 14:38
  • 更新:2020-12-10 17:31

你的格局,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聰明父母做到 4點,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模仿的對象,

是對孩子影響最深、最大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投射在孩子身上,

進而對孩子的人生產生影響,

要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

首先家長就要成為那個樣子的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父母修養好,孩子有教養

教育來自生活的點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戰場,

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正如盧梭所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時就開始了,

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前,就已經受到教育,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義重大。

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養不教父之過」之語,

列夫.托爾斯泰也曾說「全部教育,

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

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首先父母也應做到有修養。

無數例子告訴我們:

有教養的孩子背後站著有修養的父母

熊孩子的背後往往站著不合格的家長。

年幼的孩子會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

來獲得一種與父母共通的安全感,

隨著時間變化,久而久之,

這種模仿逐漸內化成孩子的性格。

如果父母表現出的都是缺乏修養的行為,

那麼孩子通過模仿,也會變得缺乏教養,

 

父母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

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環節,

它決定著孩子長大成人後,

品德是否高尚、處事是否得當,

這一切的意義對孩子的人生而言,

要遠大於遺傳智力的影響。

你的修養,就是你孩子的教養,

以修養育修養,以品德養品德,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要先做到。

 

 

二、父母有格局,孩子有視野

「格局,是一個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構,

顯現是一個人的胸襟氣度,

也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直接反映」,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

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

對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

更要在精神層面關心自己的孩子。

養育孩子,不是只有「養」還要有「育」,

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要考慮的是

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擁有大格局的父母能創造各種可能,

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價值,

從而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父母的格局

決定孩子看世界的視野和態度,

成為父母並不意味著失去自己,

有格局的父母不會把所有的力氣都使在孩子身上,

而是給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也不能急於一時,

養育子女,讓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

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光宗耀祖、賺大錢、

買大房子,如果父母的格局眼界局限於此,

孩子的格局也會受到限制。

父母要有大格局,就像紀伯倫在詩中所寫的那樣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藉助你

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

父母有格局,才能打開孩子的未來。

 

 

三、父母遠見,決定孩子未來

《論語》中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

在教育孩子中也同樣適用,

父母的遠見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戰國策》中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身為父母,沒有人不為孩子的將來打算,

雖不​​能將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但卻可以為孩子的理想或未來添磚加瓦。

孩子成長的旅途總要面對許多岔路,

在人生重要十字路口,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指導,

這時父母的遠見就體現出了價值。

 

有位女孩喜歡畫畫,

但父母沒找個老師好好培養,

導致她身上的天賦消失殆盡

有位小女孩特別喜歡畫畫,而且具有繪畫天賦,

小女孩父母的朋友建議給小女孩找個老師,

將孩子好好培養。女孩父母雖然口頭上答應了,

但卻一直沒有在意,後來隨時間發展,

小女孩身上的天賦被消磨殆盡。

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也是身懷天賦,

卻因父母沒有遠見,而最終泯然眾人。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唯成績論

他們會根據孩子情況,為孩子未來打算,

讓孩子活得快樂絕不是讓孩子處於放養狀態,

讓孩子做個孩子,有個孩子的樣子也不等於

孩子的生活中只有玩。

學習與快樂並不是衝突對立的,

以「成王敗寇」簡單粗暴地評價孩子,

反而會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發現孩子的長處,

會引導孩子不斷地完善自己。

父母有遠見,孩子未來的路就更寬廣。

 

 

四、父母有原則,孩子有紀律

父母的愛可以無條件,但一定要有原則,

《顏氏家訓》中說「父子之嚴,不可以狎;

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

狎則怠慢生焉。」

教育孩子有原則約束比無條件縱容更重要,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沒有原則或是雖有原則

卻屢屢破壞原則,那孩子將來可能會有許多麻煩,

有原則,就是遵守規矩,原則就是當孩子做錯事時,

我們不能因為愛去縱容,去破壞現有的規矩,

而是要讓孩子意識到他們的錯誤,

耐心地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父母有原則,

才能教育出有紀律、道德感強的孩子,

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堅持做父母的原則,

放縱孩子,不讓孩子明白道德規矩,

教出的孩子也不會有原則,不會有紀律觀念,

孩子越小,父母越需要理性,越需要堅守原則,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不合理要求,

父母必須用堅決的態度使孩子明確行為的界限。

 

許多家庭都有這麼一個通病,

就是家裡雖有規矩,

但當孩子一哭一鬧父母就失去了原則

許多被慣壞的孩子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能被滿足,

只要一哭一鬧甚至不哭不鬧,

父母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降低底線,失去了做父母的原則。

想讓孩子守規矩、講規則,

家長首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當家長針對自己孩子制定一些規則後,

就要嚴格遵守執行,不能輕易破壞規矩。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既不失去愛,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不僅是教育孩子,更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複製父母的行為,

更會複製行為背後的品格、修養、原則、格局。

 

做一位好父母應該明白,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個提升自己的過程,

完善自我為孩子做出榜樣

比一味要求孩子「成為誰」更重要。

 

( 文章來源 : 80後勵志網 )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