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愛的投資是什麼?
前幾天,
全球知名的“巴菲特午餐”訪問活動
在沃倫·巴菲特的家鄉奧馬哈舉行。
活動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
20 名學生代表向巴菲特提了一些問題。
例如“有哪些事情對你的投資產生了重要影響?”
、“你最喜歡的投資是什麼?”。
讓我們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問題 1:您是如何看待財富的?
理財觀念是逐漸建立起來的?
巴菲特回答說:這是個好問題,我們來談一談金錢。
金錢很有用,但它買不到兩樣東西:時間和愛。
我有一樣東西可以算作奢侈品——私人飛機,
其他東西都和你們一樣。
在超過某個特定的節點之後,金錢就失去它的效用了。
慈善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生活,
我和我太太都認為我們應該把金錢用在解決社會問題上。
比如美國的大學有很多資金,
而非洲的疾病治療資金卻很短缺。
金錢可以帶來很多有趣的體驗,我享受投資。
但是,擁有更多的東西不見得會更快樂。
金錢無法買來愛,
當人們試圖通過金錢去控制自己的孩子時,
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我認為照顧好家人是很重要的。
問題 2:您認為自己是樂觀的人?
樂觀是先天還是後天培養的?
對於這個問題,巴菲特給出的回答是:
樂觀對於一個好投資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品質。
現在與三個世紀前相比,
人口、交通、經濟制度、政府、
法治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進步。
人們並沒有更聰明,或更努力,
而是學會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潛能。
現在這個房間裡的任何一個人
都比過去最富有的人生活得好,
享受著更好的醫療、更好的娛樂...
變好的趨勢還會延續下去,
我們的孩子會生活得比我們更好。面對這種社會的進步,
我怎能不樂觀呢?
樂觀的就是現實的。
問題 3:哪些事對您的投資
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巴菲特說:班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
《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
我剛開始投資的時候一直側重技術分析,
而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的投資思路,
教會我如何理解股票市場。
在我看來,商學院教投資只需要兩門課:
一是如何思考股票。
二是如何對股票進行估值。
投資策略的準則就在於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 )。
投資的秘訣從未改變。
你可以問問自己,
1. 你對這筆投資有多肯定?
2. 你需要多久達到預想的目標?
3. 具體要怎樣做?
投資就是做一筆生意。
一百萬美金可以讓你在奧馬哈投資三個專案,
你會投資什麼?
你可能會投資速食店,因為奧馬哈的人們每天都需要吃飯。
如此種種,你會有一個思路。
這也是投資的樂趣所在——你只需要做出決定,
而不需要自己親手去做生意。
同時,由於市場價格每天都在改變,
也就意味著每一天投資都有不同的機會。
你要利用市場先生(Mr.Market)的瘋狂或愚蠢,
而不是被他所影響。
問題 4:您最喜歡的投資是什麼?
巴菲特的回答是:有兩筆投資是我認為最值得的。
首先是對自己的投資。
任何可以提高你能力的投資都是值得的。
年輕時我不擅公眾演講,
於是我報了一個 Dale Carnegie(戴爾·卡耐基)課程,
提高自己的演講能力。
這讓我受用一生。
另外就是對朋友的投資。
一個人交往的朋友會塑造他的人生,
比如我的合夥人芒格。
1951 年我 21 歲,想投資保險公司。
可那時我對保險行業一無所知。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老師、
本傑明·格拉罕當時在政府員工保險公司( GEICO )任職董事,
所以我坐火車去華盛頓找他。
可惜我忘記了那是週六,他不上班。
公司的一個管理員為我開了門,
把我介紹給 Lorimer Davidson。他當時是公司的副總裁。
他知道我是格拉罕的學生,
於是與我聊了四個小時,為我講解了整個保險行業,
這改變了我的一生,他也成為我一輩子的良師益友。
巴菲特就是有智慧,
期待對答的下半集!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公眾號“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北大光華學子與“股神”巴菲特 4 小時面對面,他們都談了啥?(上))的內容,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王繼玲撰稿、成亞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