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與Google簽署逾千億美元六年雲端基礎建設合約,搶賺AI時代,挑戰Amazon、Microsoft雲端霸主地位。
雲端產業震撼彈,Meta(META)近日與Google(GOOGL)達成史上最大規模雲端運算合約——總價值逾100億美元、為期六年。這項交易將由Google Cloud專責為Meta提供服務器、儲存、網路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尤其針對AI新世代運算需求。此一合約落地,象徵過去競爭激烈的網路廣告雙雄,首度在AI基礎建設領域展現深度合作。
回顧Meta近年動向,可見其對於雲端與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愈發激進。2025年度的資本支出預算高達1140億至1180億美元,主要用於AI伺服器、資料中心,以及深度學習模型的研發。其中Llama模型家族與多款AI工具正蓄勢待發,並有望重塑自家社群平台功能。根據Alphabet(GOOGL)數據,Google Cloud近期業績高速成長,第二季營收衝至136億美元、營業收入達28.3億美元,年增率高達32%,遠超總體營收增幅。
這波Meta大舉進軍Google雲端,意義遠超財務數字層面。為追趕Amazon AWS(AMZN)、Microsoft Azure(MSFT)兩大雲端霸主,Google近年不惜重金搶單,今年初也贏得OpenAI部分雲端業務,顯示其AI基礎設施逐漸補齊短板。Meta則選擇多元採購策略,除自建資料中心,也同時向Amazon、Microsoft購買雲服務,以確保全球AI運算布局的穩定性與彈性。
分析師指出,Meta此舉是為分散AI運算風險、降低對單一家供應商的依賴,並可藉由不同雲端平台特性加速產品創新。Google之所以能斬獲此一巨大合約,深得Meta看重AI基礎設施專業與成本效率,對於Google本身提升雲端市占率及盈利能力具有重大推升效益。
然而,隨著各家雲端巨頭齊力競逐AI時代核心運算,市場也開始質疑持續高成長的可行性。除硬體部署速度與投資報酬率面臨挑戰,未來法規、資安及供應鏈穩定性都可能成為隱憂。此外,Google與Meta在廣告、數據主權領域仍為對手,合作關係是否能在保持競爭的同時穩定發展,仍值得關注。
總結來看,Meta與Google跨界簽署超級雲端合約,不但預示全球AI基礎設施競賽白熱化,也將深刻影響雲端產業版圖重新洗牌。投資人需密切觀察後續AI業務推進與市場競爭新動向。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