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500攀高主因為Nvidia、Microsoft等AI權值股,排除科技巨頭後美股表現大打折扣;市場內部健康與經濟預警訊號出現分歧,投資人需審慎看待指數意義。
今年上半年,美國股市在AI題材熱烈催動下,S&P 500指數再創歷史新高。一眾大型科技股,包括Nvidia (NVDA)、Microsoft (MSFT)及Meta Platforms,吸引資金大幅流入,推升指數表現。但專家警告,表面榮景背後,市場集中度快速上升,7大巨頭市值已佔S&P 500約三分之一。排除這些科技權值股後,指數其餘493檔今年漲幅明顯遜色,平均僅約5%,反映多數企業受到經濟疑慮與政策衝擊影響,表現平平。
S&P 500長期以來被視為反映美國經濟動向的重要前瞻指標,投資人常據此預測景氣走向。但B. Riley Wealth首席策略師Art Hogan指出,現今AI巨頭獨撐大盤,使得S&P 500已難代表整體經濟面貌,「若僅觀察最大市值公司,不足以看出美國經濟的全貌。」Hogan建議,投資人應關注等權重指數(如S&P 500 Equal Weight ETF, RSP)及「S&P 495」以洞察市場真實情況。
進一步分析,今年除科技外,如零售、健康照護、能源、地產等類股表現普遍不理想。例如,以Walmart、Target為代表的零售業受美國持續加徵進口關稅影響,成本上升且營收疲軟,反映消費動能受到壓抑。儘管S&P 500標準指數漲幅超過8%,但若只看科技七雄,漲幅中位數已突破20%;反觀未受AI熱潮青睞的族群,股價動能明顯不足,甚至多數成員股價低於短期移動平均。
此外,Goldman Sachs交易員Bobby Molavi直言,當前市場已然「只剩五檔股票、三個主題(AI、銀行、防衛)、一個因子(動能)」主導,全市場定價與經濟實質活動愈趨脫鉤。這種結構性偏移不僅影響投資策略,也弱化指數在經濟預測上的功能。一旦科技權值股走弱,不僅可能造成財富迅速蒸發,也將令本已隱憂重重的經濟陷入更不利局面。
觀察美股動向,投資人需意識到S&P 500表面成長背後的單一結構風險,未來若宏觀環境改善、中小型與循環類股反彈,領先指標的解讀方式亦將有所調整。各界呼籲,投資人不宜僅盯指數表現,更需關注市場內部健康、產業輪動及政策變數,才不致誤判大勢。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