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信心動盪與關稅壓力,促使美國零售業領袖分化,Walmart展現強勢,Target失焦,折扣與電商崛起。
隨著美國進入返校購物旺季,零售業者面臨消費者預算緊縮與關稅紛擾的多重挑戰,今年市場動向尤其分明。投資人與產業分析師普遍認為,Walmart展現出絕對領先優勢,無論客源、同店銷售或電子商務,都持續繳出亮眼成績;相較之下,Target明顯迷失方向,不僅營運主軸搖擺、企業形象模糊,更難以明確鎖定核心受眾,在強敵壓力下陷入業績下滑與股價疲弱。
消費者行為和信心正被通膨與加徵關稅牽動,UBS及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調查顯示,今年家庭在返校商品的平均花費預計下滑2%,採購時間也有所提前,反映家長擔憂物價走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雖然7月份零售銷售仍呈現「相當強勁」成長(月增0.5%,6月更高達0.9%),但核心消費族群已明顯展現對物價及收入壓力的敏感度,餐飲和日常必需品企業業績表現低迷。
隨著消費者精打細算,價格敏感型零售商與折扣店搶得先機。像是COSTCO、TJX Companies與AMAZON等主打低價策略及供應鏈多元化的企業,不僅能吸收部分關稅壓力,更藉由庫存調整、自有品牌佈局、全球採購及倉儲提前囤貨,有效穩定商品價格並維持毛利。COSTCO藉由Kirkland Signature自有品牌增加彈性,TJX則發揮「折扣直購」本質,捕捉家庭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趨勢;AMAZON則鞏固線上早鳥購物商機,Prime Day期間返校類商品銷售增幅高達175%。
另一方面,Target持續承受品牌定位模糊與消費主力流失的雙重壓力。根據G Squared Private Wealth投資長Victoria Greene分析,Target既在文化議題上搖擺,業務策略又未能聚焦,導致消費者認同感低落、同店銷售和客流量面臨下行風險,2025年股價年初迄今已大跌逾22%,展望仍偏弱。分析師認為即使未來有新任CEO可能帶來轉機,但短期內難見明顯改善。
隨著通膨與關稅影響逐漸浮現,業者除了運用定價、供應鏈再造及促銷等手段保護盈餘,也積極尋求增量管道抓住精打細算客群。整體而言,雖然部分消費指標仍維持穩定,但零售業分化態勢明確:能有效因應成本上升並提供消費價值的公司正在快速擴大市占,Walmart等領頭羊則持續拉開和競爭對手的距離。未來隨全球經濟與政策不確定性升高,美國零售產業的適應力與創新策略將成為存亡關鍵。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