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NASDAQ: INTC)受美國政府及SoftBank注資激勵,股價飆漲超8%,但產業競爭壓力未解,全球半導體局勢再掀劇變。
美國半導體產業本週投下震撼彈,Intel(INTC)宣布獲得SoftBank $20億美金入股,股價一度飆漲逾8%。同時,美國政府也考慮直接取得最多10%股權,轉為戰略型資本夥伴。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證實,將把拜登時代下CHIPS法案的$109億美元補助,轉為Intel股權,目的在穩定美國高階晶片製造。這讓市場對Intel的未來重新燃起期望。
自2021年以來,Intel市值已大幅下滑至$1110億美元,不到巔峰的一半,公司主要面臨PC晶片市占流失,製造部門頹勢,以及在AI競賽上被AMD(AMD)、Nvidia(NVDA)超車。新任CEO Lip-Bu Tan近月來接連削減15%人力、暫緩歐洲新廠計畫,顯示Intel正處於劇烈改革與轉型階段。不過,Intel作為美國唯一全球規模的高階製程晶圓廠,具備無法被取代的地緣政治價值。外界期待本次資本與政策加持,能拉抬其Foundry業務,對抗台積電(TSMC)等亞洲巨頭。
分析師態度分歧,Deutsche Bank認為新資金注入顯示管理層積極調整定位,有望在轉型期間穩固財務結構。Loop Capital雖肯定資金流入能暫穩情勢,但提示錢多未必能化解Intel深層技術與客戶流失的根本問題。Bernstein則直言,將政府補助換股權並不划算,且預估Intel完成本土擴張仍需高達$40億美元額外投入。業界專家Patrick Moorhead則認為美國政府強勢介入短期有助於Intel重返全球舞台,但若長期持股可能反致創新銳氣受抑。
Intel試圖走出困境,重推18A、14A等新世代製程;但產能、客戶開發仍落後台積電、三星等競爭者。儘管近期宣布與Amazon(AMZN)及Microsoft(MSFT)合作設計晶片,但自身依舊是最大客戶,Foundry部門尚未見明顯獲利突破。
總結來看,雖然Intel強化資本與政策力道,有望在美國晶片製造自主佈局下暫時領風騷,但能否補齊技術差距、吸引外部客戶,真正重回國際龍頭地位,仍是全球半導體產業變革下最大懸問。Intel能否把握這波政策與民營資本共振的時機,交出翻身成績,將持續牽動產業格局變動與科技競爭態勢,值得投資人高度關注。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