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家庭是我們最先接觸的環境,
親子教育也是影響孩子的重要一環,
然而到底有多重要?
趕緊接下去看看下面這個案例吧...
(贊助商連結...)
憑什麼剝奪女孩子的讀書權
小姑不是我的親姑,
而是我奶奶抱來給父親的童養媳。
她來我家時才 3 個月大,
奶奶對她不錯,
但沒送她上學。
而我父親念了書,
18 歲時進了城,
再也看不上不識字的小姑,
堅決要求退婚。
奶奶只好把 14 歲的小姑退回了她娘家。
養了 14 年,
親情已經割捨不掉了,
小姑仍然叫奶奶「媽媽」,
奶奶也把小姑當成女兒,
一直在來往。
小姑後來嫁給一位山裡人,
共生了四個孩子。
前三個是女兒,
後來生了兒子俊。
山裡一般不送女兒上學,
但小姑堅持把三個女兒都送進了學堂,
可孩子們學習成績都很差,
老師和親戚們都說她家孩子不是讀書的料。
只要不願輕易「低頭」認輸,
就可以靠勤奮而光榮「抬頭」。
這年,奶奶病重在城裡住院,
出院後在我們家住了一陣子。
小姑為了探望奶奶,
第一次踏進了我們家的門。
小姑見我們兄弟姐妹成績都很好,
看著我們貼在牆上的獎狀很羨慕,
問我媽是怎麼教我們的。
我媽說:「沒教,讀書這種東西要天賦,
他們都像父親,聰明。」
小姑便低了頭,
好像孩子們不會讀書都是她的錯。
之後小姑再沒有來我們家。
讓我們意外的是,
沒幾年功夫她家的孩子一個個都考出去了。
兩個女兒考到了衛校,
一個女兒考到了師範。
最讓人意外的是她的兒子俊,
考到了中國科技大學。
這在他們整個鄉都引起了轟動。
小姑家整整擺了 30 桌喜酒,
比當地人結婚還熱鬧。
那次,我代表父母和奶奶一起去小姑家喝喜酒。
俊很得意地問我:
「你覺得請柬上的字寫得好不好看?你猜猜是誰寫的。」
我笑笑說:「那字寫得挺好看的,不用說也是你寫的。」
俊大聲說:「錯!是我媽寫的!」
我當然不相信,說:
「你騙誰呀!你媽連她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贊助商連結...)
靠努力爭氣與不服輸的態度,
就能有所進步。
俊驕傲地把我領到一個大紙箱前,
裡面都是用白紙訂的本子,
本子的第一面都寫著小姑的名字,
裡面都是做得整整齊齊的作業。
我仍然有些不相信,「這些真的都是你媽寫的?」
俊說:「當然是真的。我上學後,
我媽一直和我一起學,
她要我每天把在學校裡學的東西回家教給她,
她和我一起做作業,不懂的就問我,
我不懂就再問老師,就這樣,我教她學完了小學,
學完了初中,連高中的都學了一部分。」
我驚訝的張大了嘴,
我想小姑肯定很愛我的父親,
我父親嫌她沒文化,
她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她要爭一口氣,
讓我的父親看看,她也是個優秀的女人。
俊沖我一瞪眼,說:
「才不是呢!
以前,我也以為我媽是想學文化,
長大後我才明白,
其實我媽不是為了她自己學,
而是為了我學。
因為我要教她,要當小老師,
所以學起來勁頭十足。
每天,我媽和我們幾個孩子一起做作業,
比賽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所以我們做得又專心又開心,
連姐姐們的成績都跟著好起來了。」
我聽了大為感動,
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說起來簡單,
但做起來多難啊,
尤其是對一個農村婦女,
又要做農活,又要做家務,
還要十年如一日地陪孩子學習,
真是個了不起的媽媽。
在忙也要盡量抽空陪伴小孩讀書,
不只要督促,更要鼓勵孩子,
給予他們讀書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