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Q2 季報全數公布了
上市櫃公司 Q2 季報於 8/14 (五)全數公布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 4~6 月的營收早已公布
Q2 季報根本就是落後資訊
但事實上呢 法人大戶超愛看這項資訊
原因是,很多基本面的數據只有在季報才揭露
例如: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純益、每股盈餘(EPS) 等
再加上現在 IFRS 上路,沒有半年報了...
所以,季報的重要性更是大大提高!
季報中,又以「稅後純益」最受市場關切
因為,這項數據可以看出公司真正賺多少
進而影響個股本身的漲跌
此外,上市櫃整體獲利的好壞
更是攸關大盤上漲的動能
Q2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的狀況如何呢?
趕快來看看吧..
( 贊助商連結 )
Q2上市櫃獲利 直逼5,000億
台股近來跌跌不休
市場本以為是反映第2季季報不佳
不過,季報公布結果超乎市場意料的好
第2季上市櫃公司稅後盈餘直逼5,000億元大關
累計上半稅後盈餘逼近9,600億元
Q2季報公布結果簡直跌破專家眼鏡
( 資料來源 )
觀察上市櫃公司獲利之前
必須留意:
獲利是來自本業或是業外一次性收入
「稅後純益」主要是反映公司最終的獲利能力
一間公司本業經營得好,營業利益率高,但最後卻不一定賺錢...
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經營的副業拖累了它呀!
稅後純益必須從營業利益再扣除業外損益 ( 包括賣地賣大樓、匯兌損益、利息收入)
相反地,一間公司本業經營不穩
光靠業外一次性收入挹注獲利
即便稅後純益衝再高
很有可能是曇花一現
這類股票就要特別小心它的風險了
獲利倍增前 50 名
( 資料來源:選股勝利組 )
註:股票依照「Q2 稅後純益年成長(%)」由高至低排序,點選股票可看到個股資訊
14檔 Q2獲利較Q1成長超過10倍
觀察第2季財報,
上市櫃公司中,較今年首季成長的公司共520家
較去年第二季成長的公司共1001家
從Q2稅後純益季增率(%)來看
共有 14 家公司獲利成長超過 10 倍
包括興采(4433)、櫻花建(2539)、亞諾法(4133)、台塑化(6505)、F-艾美(1626)、
台苯(1310)、恩德(1528)、三圓(4416)、康和證(6016)、利奇(1517)、三洋電(1614)、
其中,興采(4433)、三圓(4416)分別成長103.45倍及16倍
主要都是因為處份資產或廠房等因素,使獲利創新高
楠梓電(2316) 則因為處份大陸昆山滬士電子股權挹注獲利創新高
未來本業表現必須持續觀察
台塑四寶獲利成長 450 億元,以台塑化季增21倍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稅後純益前10名
台塑四寶台塑化(6505)、台化(1326)、南亞(1303)、台塑(1301)皆在榜內
光是台塑四寶就獲利高達615億元
第2季獲利較第1季大增450億元
其中,光是台塑化(6505)季增就高達235億元,成長21倍
主要是受惠於第 2 季油價走勢強於預期,推升塑化產品價差獲利明顯改善
3檔 Q2獲利較去年Q2成長超過「百」倍
在上表 Q2 稅後純益年成長前 30 強的股票中
獲利成長最多的是 南光 (1752),成長了 760 倍以上
南光製藥不僅在日本為持高成長
向美國申請的 7 張藥證中,骨鬆藥有機會在下個月取得
光單一藥證在美國的商機至少 1 億美元起跳呢!
表中個股的稅後純益皆以倍數成長
同樣以「百」倍成長的還有 亞通 (6179) 及 漢科 (3402)
雖然營收榜前 30 名中,有 18 檔都是電子股
但是到了獲利榜,只有三分之一的是電子股
主要可能是電子公司的「稅後純益率」普遍較低的緣故
例如 鴻海 (2317),雖然貴為營收王,但稅後純益率只有 2.64%...
表示 每 100 元的營收,只能獲利 2.64 元...
而稅後純益率(%)最高的楠梓電就不一樣囉
稅後純益率竟高達近 278%
在大盤頻頻破底之際
不妨翻翻最新出爐的Q2季報
趁機汰弱留強手中的持股吧
馬上打開 選股勝利組
自己動手為 Q2 季報做個總體檢吧!
按個分享,讓周圍的朋友們投資都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