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Jiasheng Li
醫學審稿: Dr. Stephen Lai
我們生活中,
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繁雜聲音,
絲毫沒有安靜休息的時間。
人慢慢意識到安靜獨處的重要性,
因此也就有了「Quiet Time ( 安靜時光 )」、
「Me Time ( 獨處時光 )」等概念。
對此,以下將列出安靜時光的 2 大關鍵,
讓身心靈可以在休息中得到滿足。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天安靜 20 分鐘排除干擾
人為什麼要有安靜的時間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的身體需要,
這也是醫療機構禁止吵鬧喧嘩的原因,
若配合冥想治療,更能幫助緩解疼痛。
美國紐約大學郎格尼醫學中心
( 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 )
心理學家邦妮馬克斯 ( Bonnie Marks ) 表示,
建議 1 天安靜 20 分鐘,
並定一個固定的時間,
現代人長期處於高壓
由於現在的人長期處於高壓力的環境下,
以至於我們在思想上容易變得疲乏,
若沒有一個安靜的時間,
人的注意力就會下降,
造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隨之減弱。
因此,懂得排除加重腦部負擔的干擾源就是關鍵了,
依照注意力恢復理論
( Attention Restorative Theory,簡稱 ART )的闡述,
人在相較安靜的環境下,
腦部可以自行修復其認知系統,
因為這時候它所需要負荷的壓力是低的。
美研究:
安靜的環境能改善失智、憂鬱
安靜提升神經生成變開朗
(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
腦成像與分析中心的研究,
完全的安靜能大大提升腦部海馬體
( Hippocampus )的神經增生 ( Neurogenesis ),
還能改善阿茲海默症 ( Alzheimer’s Disease )
和憂鬱 ( Depression ) 症狀。
人在安靜的狀態下,
腦部會自動切換成既定的一套系統,
它讓我們可以進入潛意識中,
因此人會放空、自我冥想,
您會發現,當專注在安靜的氛圍中,
頭腦會更加清醒,
更知道事情的先後秩序,
較不容易手忙腳亂,
因為多了時間思考和省察。
此外,安靜能幫助沉澱一天發生的所有事情,
包括好或不好的感受,
我們不是機器人,而是富有情感的活人,
建議睡前利用 5~10 分鐘的時間,
細細思想值得感恩的事物,
相信人也會變得更樂觀開朗。
本文由 Hello醫師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ㄆㄆ)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