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看法
華城(1519)看好台灣電動車市場每年增長一至二成,每年建置電動車充電樁及充電站資本支出1 億多元,接近100%速度成長。華城計畫2022 年投入太陽能電廠、儲能系統及EPC,目前在手訂單逾40億元,訂單能見度看到2022 年9 月,2022 年營運追求兩位數成長。(工商時報)
國內重電設備大廠華城(1519)自2021年以來受到海運塞港影響,外銷訂單遞延,且原物料成本上揚、低毛利的工程營收佔比提高,同時台幣升值不利出口,導致前三季EPS僅0.46元,年衰退61%。展望未來,台灣2025年綠電備載容量要達到20%的能源轉型政策目標下,未來3-5年重電產業將穩定成長,目前華城在手訂單約40意元,訂單能見度約10個月,較去年40-45億元略低一些。雖然華城在台灣充電樁的發展速度較同業快,但AC充電樁的進入門檻低且毛利也不高,預計近幾年內將變成紅海市場。另外,業外受到疫情影響,中國子公司武漢華成股權的處分利益遞延致22Q2認列。綜合上述,市場預估華城2021/2022年稅後EPS為0.9/2.1元,2021年獲利率退近5成,2022年主要獲利來源靠業外處分利益,考量今明兩年未有大規模的獲利預期,且目前評價並未低估,因此給予區間操作評等。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
#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