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集團於 2021.09.28 宣布,攜手碩禾(3691)、榮炭(6555),與中鋼(2002)集團旗下中碳(1723),簽署材料開發合作備忘錄,加速開發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隨著集團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到位,將持續衝刺磷酸鋰鐵電池製造,預計 2023 年推出首款電動巴士車用動力電池。
鴻海(2317)先前也投資碩禾(3691)、榮炭(6555),榮炭(6555)佈局鋰電池負極材料,碩禾(3691)發展動力電池負極材料與黏著劑。結合中碳(1723)提供的高性能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石墨碳微球,碩禾(3691)提供矽/矽氧材料技術及榮炭(6555)高性價比的人造石墨,進一步合成高性能動力電池負極材料,最後由鴻海(2317)導入電動車動力電池製程。未來將持續推進材料端的共同開發,提升負極材料能量密度,進而提升電動車動力電池性能。
整體而言鴻海(2317)集團在電動車佈局方面,2021.09.14 宣布與泰國國家石油(PTT)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將在泰國打造電動車生產據點,第一階段規劃達到年產能 5 萬輛製造目標,並在未來擴展到每年 15 萬輛產能。在美國的電動車工廠,則規劃 2023 年實現量產,主要是與 Fisker 合作,預計年產能約 15 萬輛,並逐年提升至 30 萬輛~50 萬輛。未來在 2021.10.18 的鴻海(2317)科技日,預計展出由旗下鴻華先進所推出的 3 款主力電動車。而旗下鴻華先進科技自產電動巴士 E-BUS,將於 22Q2 陸續交車,預計在 2025 年達到全球電動車市占率 10% 目標。
展望鴻海(2317):1)Phone 13 系列的組裝訂單分配中,囊括頂規 6.7 吋 iPhone 13 Pro Max 全數訂單;6.1 吋 iPhone 13 Pro 訂單約 8 成;6.1 吋 iPhone 13 也有 68%,整體取得約 70% 訂單,相較 iPhone 12 系列的 73% 小幅下滑,主因中國立訊加入 iPhone 組裝行列,然而下半年新機初期備貨量預期為 8,500 萬~9,000 萬,相較 2020 年的 7,500 萬~8,000 萬增加 1~2 成,仍有利於成長動能、2)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全年預估將接近雙位數成長。
市場預估鴻海(2317) 2021 年 EPS 為 10.85 元(YoY+47.8%),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11.83 元(YoY+9%),2021.09.28 股價為 106.50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 PE 為 9 倍,位於近 5 年 PE 區間 8~16 倍下緣,考量 2021 下半年進入 iPhone 拉貨旺季且電動車布局更加完善,目前評價低估,PE 維持 11 倍水準,未來 1 年目標價為 130 元,潛在漲幅 22.1%,投資評等維持逢低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