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我們從小學算術,1+1=2,3+5=8,也知道在數學裡,10 > 1 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是,在股票市場,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甚至,我常告訴身邊的投資人,股票市場中可能會「10<1」!原因在於你一次次成功獲利,甚至累積 10 次賺到的錢,可能還抵不過一次大賠造成的虧損。
文 / 施國文(理財+1課特約作家)
投資一定得記住「避開大賠」!
在浩瀚的股市中投資,如果不能避免「大賠」的嚴重錯誤,資產想要穩健增值恐怕是一場不可能的任務。舉例來說,報載有一家保險公司曾投資「宏達電」(代號 2498)這檔股票,該公司在 104 年 8 月的法説會中坦承,共計買進約 6000 多張,已陸續認賠賣出,損失飆破 55 億元,甚至只能賣樓止血。究竟,這家保險公司每一張股票賠掉多少錢呢?我們以保守方式試算,損失 50 多億元以 50 億計,所購買6000多張股票則以整數 7000 張計,則公式為:5,000,000,000 元÷ 7,000 張= 714,285 元。也就是說,這家保險公司所購買的宏達電股票,每張至少虧損 71 萬元!從 100 年 4 月到 104 年 8 月間,由最高價 1300 元跌到 40.35 元,遑論所謂的專業法人機構竟然也會發生這麼大幅度負報酬率的事,完全忘記什麼叫作停損機制,但它真的就發生在你我眼前!
若是上述狀況發生在你我身上,一次慘賠 90%,相當於買進 100 元的股票卻以 10 元賣出,大賠 90 元,若想要回到原來的本金 100 元,那得要賺 900%( 9 倍)才行!姑且不論難度多高,勢必還得花上一段時間才可能賺回來。所以,我要再次強調,在投資的道路上一定得記住「避開大賠」,否則發生一次即是重傷害,發生兩次可能就去了半條命!不可不慎!
只是,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類似的 投資大賠狀況呢?
以我個人的投資經驗來看,目前上市、上櫃和興櫃股票公司大約 2000 檔左右,如果把自己當成股神,認為某支股票符合個人的技術面或籌碼面選股就積極投入資金,這種作法並無法避免 10 < 1 這種狀況發生,為了「明哲保身」,我整理出幾類應該避開、盡量不碰的股票類型,分述如下:
第一類:漲很多且基期高的股票→不碰
很多投資高手或投資專家都會在媒體上或市場分析時,建議最為強勢的個股,尤其是創近期新高價的標的,以創造較高報酬率。但我的見解卻有些不同,如同我一再強調的,要以穩健增值為主要目的,通常這類股票投資風險相對高,例如新藥股、遊戲股⋯⋯等,是以本夢比為漲升訴求的公司,在漲多且基期相對高下,只要一旦反轉而下,投資人又無法適時壯士斷腕,及時執行停損機制時,這種創高的股票往往修正幅度會很大,直到投資人受不了後才又反彈。許多人總在受不了的階段就已認賠殺出,根本等不到反彈行情,因此,建議避開此類股票以免重傷害!例如:前面才剛提到的宏達電,兩度從 200 元不到分別漲到 1220 元及 1300 元,但 104 年 8 月卻跌到最低 40.35 元。
或許,你現在認為自己不會這麼傻去追 800 元或 1000 元的宏達電,但當時外資一家家幾近瘋狂式的調高其目標價到 1400、1600 元,甚至更高,再加上報章雜誌頻放利多消息的推波助瀾下,一般投資人在當下的樂觀氣氛影響下很難不受到影響,所以確實出現很多「勇敢的人」去買千元以上的宏達電,最後慘遭套牢命運!我長年觀察股市,「股市最缺的是資金,最不缺的就是『傻瓜』。」這些人或許是「貪心」使然,再加上毫無投資戒心,才會做出這種「傻事」。不可否認,我也曾是個股市中的一枚傻瓜,只是我比一般投資人早日認清,當然如果你自認是股市高手是以短線操作投機獲利為目的,也能嚴格執行停損,那就另當別論,當然也不在 GOWIN 投資模式的討論之列。
第二類:高價股→不碰
一般而言,高價股相對具有較強的獲利能力及籌碼優勢(編按:即股價愈高,一般散戶比較買不起,籌碼集中在資金部位大的法人及中實戶、大戶手中),當然,也有一些股票是主力利用特殊題材炒作成為高價的個股,而非以獲利成長為依據。或許,很多人會有疑問,到底何謂「高價股」?就我來定義的話,如果總投資金額在 500 萬元以內,我認為 100 元以上的股票就可稱作高價股,因為我們強調資金是分散在數檔股票上,故 100 元以上的標的是不利於多次分批往下佈局的。當然如果你的總投資金額數千萬甚至上億元,也許 100 元的股價對你而言,就不能算是高價股。在多年的實際交易經驗和觀察盤勢變化中,我堅信,高價股並不適合一般投資人。主要有兩個原因:
- 一般投資人閒置資金並不是很寬鬆,不容易達到「分批佈局、降低平均成本」目的。
- 高價股或是股王股后一旦開始「修正」,股價常出現「腰斬」現象,為了避免犯下市值大縮水的致命嚴重傷害,所以才未將它們列入。
這些所謂的高價股票,每股股價動輒 4、500 元,換算下來買一張就需要 4、50 萬元。就算再看好其未來行情,在交易布局過程中,由於資金成本相對高,對一般投資人而言,並不容易做到分批承接以利自身平均股票成本。除非你的銀彈(資金)充足,但這點一般投資人恐較難達成;或許會有人想到買進零股的方式,但我還是認為不妥。
比財力,更比心理戰
以股王大立光(代號 3008 )為例,在 104 年 7 月 3 日最高價來到 3715 元,105 年 1 月 8 日跌到 1790 元,短短半年跌了 51.8%,一張股票就賠掉 192.5 萬元!以主計處公布,106 年勞工平均每月薪資 49,989 元來換算,光是一張股票就足足賠掉 3 年的薪資所得,恐怕不是一般人的財力所能負荷。再者,儘管大立光在 105 年 10 月 5 日又上漲至 3980 元價位,但早先下跌至 1925 元的過程中,投資人可能早就因為心理恐慌而殺出手中持股,根本等不到後來 3900 元以上的價位。就算是用零股 100 股、100 股分批布局,動輒數十萬的金額也不小,況且高價股拉回修正的幅度都不小,即使大立光的獲利能力這麼高,幾乎是前無古人的超高 EPS 仍如此大幅度修正,何況買的是非以業績獲利成長而是藉由題材強拉的公司?
或許還是有人不解,既然這家公司這麼賺,為何不能投資?我深信,一般高價股最好投資人少碰為妙的理由,除了上述的財力、心理因素外;還有一點,再以大立光為例,整張股價曾腰斬下跌達 51.8%,這樣的修正幅度實在令人膽顫心驚,而且高價股下跌過程中,由於虧損的絕對金額大,可能讓人因而變成失去原來想持有的信心,更不敢加碼買進。再舉個例子,我曾有個客戶在威盛(代號 2388 )股價從 629 元跌到 450 元時開始布局,當時曾出現一波反彈回到 600 元以上,因為客戶看好該個股,打算中長期持有,所以並未獲利賣出。只是,接下來威盛連續下跌 5 個月,一直到 165 元才止跌!威盛下跌過程中,這位客戶在跌破 400 元、 300 元都仍繼續承接,愈買愈多,只是即使口袋夠深,客戶買到 250 元後再也買不下手,也不敢再買。但威盛的股價仍是無情地往下探底。所幸客戶有所警覺,但也同時出現恐慌心情,因而找我商量。
當時,我的想法只有一個,就是如何把損失降到最低。一邊安撫客戶心情之際,我同時分析,當初威盛的跌法並非正常現象,而且贏在一時而非一直能保有領先優勢的公司並不夠穩定,所以並不建議客戶中長期持有。其次,根據過去經驗,大部分股票在這麼慘烈的急殺後,不排除會出現一波反彈走勢。客戶認同此一觀點,所幸股價從 165 元開始反彈,上攻 365 元,我們也順利在 300 元附近分批出清。雖然客戶免不了因此大失血,但威盛的跌勢仍未打住,甚至在 104 年 7 月一度最低股價來到 4.3 元。如今回想,當初若非有停損賣出的壯士斷腕決心,事後看到這樣的股價,恐怕換是你我,同樣便是想砍也砍不下手吧!尤其曾有同樣經驗的我,更能對客戶心情感同身受。最後,我還是要提醒,GOWIN 投資模式強調的是穩健報酬投資模式,首先就是必須先把投資風險盡量使其降低一些,雖然賺不到股王大立光從 1000 元漲到 3900 元的機會,但至少能避開宏達電慘賠 90% 的風險,也就是前文所述的「避開 10 < 1 大賠,以免導致重傷害後需花更長時間才能賺回原來本金」。
投資小提醒:「股王」教我的事
很多人迷信所謂的「股王」、「股后」,認為一次漲幅就相當驚人,卻未考慮到潛在的風險。我認為,對於像是你我這樣的投資人而言,長期來看,交易高價股對財富累積似乎沒有太大幫助,尤其是「買股王」!當股王跌下寶座,跌幅往往相當驚人(詳見下表)。這也印證我買進高價股的心得體悟:很多高價股的股價之所以高高在上,大都是以獲利佳且業績大幅成長為主要因素。這類高價股的「股價」通常都會領先反映(但是市場中永遠有人比你我早知道),在公布業績成長前達到高點。一旦股價開始下跌,市場上的投資人可能會試圖找出下跌原因,遍尋不著時則開始催眠自己,這只是短暫幾天的回檔整理,並且持續加碼。此時的投資人尚未有任何戒心,期待股價會快速反彈,心態上仍是偏多,根本不會想要賣掉手中持股。
直到這些公司公布 EPS 後,投資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高獲利不再或成長停滯,甚至出現大幅度衰退情形。但為時已晚,因為股價在前面早已慢慢下跌了一段,公布業績後很可能再加快往下修正一段,現在想跑已經賣不下手。避開「股價時間差」的可能傷害,也是我將高價股排除在外的重要原因之一,更隨時提醒自己,把高價股視為拒絕往來戶!當然,很多非高價位股票也有此現象,只是就我個人觀察發現,高價股的「股價時間差」尤其明顯,投資人不可不慎。如同一句老話:「什麼人玩什麼鳥。」按部就班用時間(長期投資)換取空間(市值增值),一步一步穩健地慢慢前進,才是財富累積良方。就像維持人體健康一樣,「慢活,更快活」!
更多買賣股心法,這些好文推薦你>>
- 股票賣了就漲,買了就跌?經濟學家:投資要賺錢,就靠 1 關鍵!
- 找到飆股 就能加快致富?大錯特錯!專家突破盲點:「累積本金」比報酬率 更重要!2作法 增加效率
- 想當主動型投資人,卻只會 ALL IN 台積電?善用「老二投資學」,一年報酬 竟能大贏 133%!?
- 綠能、華映接連下市... 財經作家 股海老牛:危險 3 特徵,台股竟還有 115 檔「隱藏地雷股」!
- 只挑 15 元低價股!蔡明宏大學開始投資,靠 3 關卡篩出「抗跌潛力股」,現在一年賺 7 成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Winny;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