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歲後 沒有「暫時」的工作!你的心態,決定你一輩子爬多高

大是文化

大是文化

  • 2020-07-03 16:00
  • 更新:2021-03-09 14:40

競爭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年輕時,做一個外送員、超商店員好嗎?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答案,只能說,職業一定無貴賤。但請注意,無論身處在哪一個行業,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你現在的工作,會決定你未來的生活。別在年輕時吃你的老本,體力與光陰,都不會比培養一技之長來的可靠。

 

文/狄驤

 

工作待不下去就辭職?

有次出門,我搭上一輛計程車,仔細一看發現,開車的司機竟然是我大學時期,比我大兩屆的學長。畢業之後至今,我們已經有十幾年沒見面了。記得在學長畢業之前,我們曾經一起吃過一頓飯,他跟我說,他的理想是自己經營一家汽車租賃公司。但因為剛出社會手頭上沒有資金,加上又有經濟壓力,為了生活,他決定先去開大夜班計程車。當時學長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開計程車只是暫時的。」照他那時的說法是,在當老闆之前,要先知道司機的想法是什麼,所以自己要先去當司機「了解基層」。

沿途我們聊了彼此這些年的近況,學長說自己在 30 歲以前幾乎三天兩頭就在換工作,當時覺得轉換跑道是一件很簡單又很容易的事情,這個工作做不慣,再找一個就好了,就這樣隨心所欲的在許多不同的行業間,打滾了六、七年。學長後來很感慨的表示,他到了 30 歲之後才發現,自己已經離專業技能太遙遠,除了比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多了那麼一丁點社會經驗外,根本一無所有。

他又說:「我現在去應徵助理的工作被人嫌太老;去應徵業務,又拉不下臉開口求別人。明明四肢健全,但真正想做的工作卻連面試的機會也沒有。」最後,學長有點落寞的下了結論:「現在我也只能『暫時』替人開計程車,總是要混口飯吃,不然小孩要養、房貸要繳,還能怎麼辦?」聽著他說話的語氣,已經不再像從前那麼意氣飛揚。

我沒有開口問他是否還記得,自己從前說過的理想和目標,因為我知道,十幾年的時間,社會的現實幾乎可以磨光一個人對理想的鬥志,所謂的「暫時」,大部分都是自欺欺人的藉口罷了。當然,你也可以怪自己八字不夠好,為什麼永遠走不到你的十年大運?但回過頭來仔細一想,像我學長那樣,在職場繞了一大圈,還是回頭繼續開一天 12小時的計程車,為了柴米油鹽房貸團團轉,這一切說穿了都是自己的決定。很多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都認為,人生還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如果一家公司待不下去,不妨就享受「開除」老闆的自由,卻渾然不覺在 30 歲之前的這段時間,是決定一個人未來成就的關鍵

「心態」站在哪裡,注定你就只能站在那裡

其實,職業本身並沒有任何高低貴賤可言,問題在於,有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得過且過」的工作,毫無理想和目標。你的職業在未來的 20年能創造多少價值,除了取決於當下對工作的領會之外,你更必須找到自己在職場上的「立足點」。我認識幾個二十幾歲的臨時演員,他們不同於我姪女的玩票心態,而是很認真的想要爭取演出機會,因此在拍戲現場積極與執行製作建立良好關係,也確實爭取到許多戲劇與廣告試鏡的機會,努力累積自己在這一行的價值與經驗。

我也在便利商店和許多年輕店員聊過天,發現有些店員來到這裡,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有薪水領就好;但有些店員卻非常有目標,把他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當作學習,用心體悟大公司是怎麼經營零售門市,為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申請內部轉職,進入總公司往更高階的職位發展,或是將來也能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店,一圓當老闆的夢想。

再說計程車司機,我認為這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工作,因為只要有人失業或退休沒事可做,開計程車就成為求生存的首選,因此又有更多人來分食,這原本就已經過度飽和的市場。但是,同樣開計程車,為什麼有的司機可以月入十幾萬元,有些司機其薪水卻連油錢都不夠補貼?說穿了,就是雙方對待這份工作的「心態」不同

很多媒體報導,前者是把自己定位為「移動的城市夢想家」,所以積極提升自己的價值,先用貼心的服務穩定老客戶,再發揮導遊的專業,載著顧客去各大觀光景點時,還能順口講解其特色與美食,想盡辦法提高每一趟出門的產值;但後者就是每天在路上漫無目的的瞎晃,消極期待路邊的有緣人招手上門。眼前這個年代,早就已經變了,不再是只要找到能捧著一輩子的「鐵飯碗」,就能安穩等待退休。現實的情況是,你我都必須在這場令人窒息的「飢餓遊戲」中,努力生存下去。但無論時代怎麼變,唯一不變的是,你的「心態」站在哪裡,都將決定以後你會站在哪裡,決定你一輩子能爬到哪個位置。

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 32 歲時,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企業參謀》,這本書不但在日本非常暢銷,同時在世界各國也獲得極大的迴響。從這本書出版後開始,大前研一不但正式被推到世人面前,同時決定了他未來的成就,他不再只是個普通的分析師,對於世界,他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有一個調查數據指出,有 80%的人生大事都發生在一個人的 35 歲以前,30 歲之後的你,只不過是在延續自己二十幾歲時所做的決定

所以,趕快清醒吧!如果你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在短短的幾年後,你將付出現在沒有預見的慘痛代價。這不是老人言,而是一個老江湖在社會打滾多年後,給你發自內心的,最誠懇的建言。

 

看更多好文,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

 

本文摘自《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作者:狄驤、出版社:大是文化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Ann)

 

大是文化

大是文化

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說: 「領導者做對的事;管理者把事做對。」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這兩位大師的至理名言就是大是文化的出版宗旨。

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說: 「領導者做對的事;管理者把事做對。」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這兩位大師的至理名言就是大是文化的出版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