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Fed 利率降得越多 股市也跌得越深
隨著全球疫情持續蔓延,股市作為景氣的領先指標也重挫下跌,
台灣加權指數跌破萬點,整體股票總市值持續縮水,
從 2020 年初至 3/13,市值蒸發 5.96 兆元,
只花短短幾天,快速跌光台股一年來累積的市值。
除了台灣深陷股災,各國皆面臨股市超跌,
美股 3 月已經觸發四次熔斷,
聯準會(Fed) 向來不喜歡配合川普而實施降息,
為了穩定經濟,Fed 先前在 3/3 突然宣布降息兩碼,
於 3/15 緊急出手再降 4 碼,達到近乎零利率,
並啟動 7000 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畫。
以往意料之外的降息,都能激勵股市短線反彈,
然而這次市場卻不買帳,
美國聯邦基準利率降得越多,股市也跌得越深,
為什麼寬鬆的貨幣政策沒辦法止跌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Fed 如何撒錢
美國的中央銀行就是聯準會(Fed),負責控制流通在外的美元數量,
否則隨便印鈔票,將走上辛巴威的不歸路,
每周宣布在鈔票後面加三個零的惡性通膨。
而實際上,美國聯準會也沒有權力直接印鈔給大家,
而是藉由 6 種貨幣政策工具,間接調整市場中的美元數量。
降息是其中的一種方法,聯準會一年招開 8 次利率決策會議(FOMC),
通常在會議結束後,才會宣布調整利率,
不過近年來,只有 2008 年的金融危機,還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
Fed 才罕見地在例行會議之外,宣布調整利率。
而所謂的降息也就是調降 Fed 目標利率,
是被動地操作貨幣數量,但具備影響性的宣示效果,
暗示 Fed 預期景氣衰退的訊號,所以開始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囉!
(資料來源:小編整理)
以往 QE 可以救市
另一種寬鬆的貨幣政策是量化寬鬆政策(QE),
雖然美國聯準會實施 QE 的目的,
不是為了挽救股市,而是為了穩定經濟。
平時 Fed 緊盯著經濟成長率、失業率及物價指數等重要數據,
當出現嚴重的衰退訊號時,才會出手干預貨幣供給量,
開始大量撒錢以穩定國家經濟。
從歷史經驗來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也能有效地拉升股價
(資料來源:wind資訊)
Fed 撒錢的作用
撒錢救經濟的原理,可以用經濟體最簡化的運作機制來解釋,
當景氣蕭條時,因廠商(生產者) 悲觀地預期產業前景,
所以不想投資,減少生產,縮減員工的工作量,
而導致家計部門(消費者) 面臨無薪假、裁員、股市賠錢…等衝擊,
減少可支配所得,將縮減消費支出,
而影響廠商的收入,再度減少生產...
在這個惡性循環下,流通於市場的錢越來越少,就會出現通貨緊縮。
這時祭出撒錢的政策,Fed向銀行買債券,讓錢流到銀行的手中,
銀行再透過低利率吸引企業來借款投資,
廠商有了錢投資生產,再發工資給消費者,
消費者增加收入又可以刺激消費…等良性循環下,
使經濟成長,增加通貨膨脹。
然而,這是理想上的結果,實際上在某種情況下將失效,
例如這次疫情引發的通縮。
(資料來源:小編製作)
這次 QE 可能失效的原因
以往的通縮,都是由於經濟泡沫化所引起,
如今由病毒引發的經濟衰退,將是另一種故事。
因為目前新冠病毒還無藥可醫,各國政府束手無策,
疫情嚴重的區域,則採取封城,禁止廠商開工,
導致家計部門沒有工作所得,降低消費能力。
而疫情不嚴重的地方,廠商整體產能也受牽連,
人們也因恐慌地減少外出,降低休閒娛樂的花費。
整體而言,不管疫情嚴重程度,病毒破壞各國經濟體系的循環,
這時 Fed 撒再多的錢出去,如果沒辦法推動生產面的復甦,
創造經濟運轉的動能,QE 將無法刺激景氣和產生通膨。
壟罩在景氣的悲觀下,這也解釋了股市為什麼深不見底的崩盤,
投資人的恐慌也不是沒道理,只要病毒的威脅還在,
經濟體將無法正常運轉,身為景氣領先指標的股市也不會樂觀。
快速結論
1. 當景氣衰退,美國的央行 Fed (聯準會) 可以用 6 種貨幣政策工具,
調節市場的貨幣數量,影響經濟、股市
2. 因應這次疫情的衝擊,Fed 採取降息六碼、啟動史上第四次量化寬鬆政策(QE),
試圖逼出銀行中的資金,流入廠商手中
3. Fed 撒錢救經濟的原理,在通貨緊縮的經濟體下,藉由廠商的投資、家計部門的消費,
理想上可以增加通貨膨脹,達到經濟成長並帶動股市復甦
4. 這次新冠病毒引發的通縮,因為破壞經濟體的運作,Fed 撒再多的錢出去,
如果無法推動廠商投資,創造經濟運轉的動能,導致 QE 失效,股市也不會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