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是個高度自律的人嗎?人到中年,站在生命的中間點,前半生自律能幫助你成功,但後半生,若不會享受「生活」,失去的東西將會比自律帶給你的多更多…到了不同年紀,也該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文 / 洪雪珍
在職場上,怨念最深的通常是工作最認真的那個人,因為他太嚴肅了。心理學有研究發現,交上好運的人,個性比較輕鬆。人到中年,工作比重降低,花比較多的時間在家人與朋友上,關係的經營多一點輕鬆、少一點嚴肅,幸福就會來敲門。「這個事實,很令人傷心⋯⋯」水晶是一家知名企業的高階主管,今年有一個全新的人生體悟,不大不小,強度剛好把她「震醒」。
這種人一點都不懂得「生活」
元月時,她的藝術家朋友喜獲麟兒,水晶去道賀,並且沾光似地補上一句:「跟我一樣,都是摩羯座耶~」「那,可不好。」咦?什麼意思?原來藝術家擔心,孩子長大之後,跟水晶一樣,不懂得放鬆、不懂得玩樂、不懂得享受,把人生過得無聊至極!水晶愣住,沒有想到在藝術家眼裡,自己是這樣的人!一直以來,她和藝術家合作無間,作品有口皆碑,難道過程中,藝術家對她有所不滿,卻未曾讓她知道?藝術家回答:「在工作上,妳是最好的合作夥伴,高度自律、追求完美, 100%可以信賴。」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還有其他面向需要平衡
既然如此,嬰兒長大之後,像水晶這樣的性格與習慣,事業一定成功,不是所有父母盼望的成龍成鳳嗎?藝術家說,不,不,不,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還有其他需要平衡,比如家庭、朋友、玩樂、美食、旅遊、運動⋯⋯講到這兒,藝術家反問水晶:「妳有注意到嗎?我從來沒有在工作之外,找妳一起出去吃喝玩樂。」
是啊!藝術家很會呼朋引伴,大家一起出門找樂子,露營、泡湯、騎單車⋯⋯但是從未找過她。為什麼獨獨水晶被遺漏在名單之外?藝術家的解釋更離譜了!
「妳太自律、太完美,誰跟妳在一起,都會不自在,怎麼會找妳出去玩?」這段對話,一開始讓水晶莫名其妙到極點。因為從讀書到工作,高度自律的她,是大家爭著要組成團隊或共事的第一人選,百分之百可以被信賴,不會在最後一刻出各種令人抓狂的意外,而且一定盡其所能把事情做到無可挑剔。不過夜深人靜時,水晶回想來時路,捫心自問,藝術家的話不無事實。她跟大家的關係都不錯,但也稱不上親密,像油與水,無法融合,在工作以外的私生活很少有交集。水晶事業有成,交遊廣闊,一直以為相交滿天下,現在才知道:「原來,我始終孑然一生。」
為什麼你需要放鬆,而不是時時自律的原因:
水晶明年邁入五十歲大關,站在人生中點,往回看前半生,她是成功的,高度自律是關鍵因素;往前看後半輩子,工作的占比降低,和家人的關係日益重要,假使再維持先前的自律水準,恐怕就過度了。現在她知道了,過度自律是維繫關係的敵人,別人不想走近她身邊,她也走不進別人的心裡。為什麼高度自律的人沒法贏得人際關係?主要原因是,他們是不容易快樂的一群人。以色列心理學家烏齊爾(Liad Uziel)在《心理科學最新指南》(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研究論文,指出這類人有以下三種心理狀態:
一、壓抑喜悅
高度自律的人習慣性壓抑強烈的情緒,比如取得好成績時,別人歡欣鼓舞,他們卻是以冷淡取代喜悅。
二、內心不滿
高度自律的人為了達到好成績,付出龐大犧牲、克服各種困難,可是由於他們做事太靠譜,以致艱辛的過程會被大家忽略,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導致他們心生不滿。
三、滿懷後悔
當別人在玩樂時,這些人都在努力,錯過很多有趣的事物,遺憾不少,難以滿意自己的人生。
你是追求自律,還是追求痛苦?
既然「不快樂」,人為什麼要追求自律?因為他們很少活在當下,都在追求未來,滿腦子想的盡是現在受點苦,將來就不吃苦;現在沒享的福,將來會加倍享回來。
自律一開始是興奮的,後來就進入痛苦期,
像是冬天五點離開被窩,令人痛苦不堪。可是一旦在痛苦期徘徊太久,不自覺地會把痛苦當作自律,變成「 自苦」,進而「自虐」。有的人在自律過程中,發起狠,六親不認,無意中把別人排除在生活圈之外。就算自律成功,除了感動自己外,和世界卻是漸行漸遠,越來越孤單。再來,他們不饒過自己,也不放過別人,會用相同標準要求別人,別人跟他們相處,不由得就會自我懷疑、否定自己,等於拿鞭子抽打自己。如果不是職場上非得共事不可,誰要活在羞恥感、罪惡感中?當然是敬而遠之。
不信的話,不妨環顧一下周遭,高度自律、事業有成的人,個性都有些緊繃,在與人互動上,難免關係緊張,有些隔閡與或淡漠;相反的,能夠與人維持親密關係的,多半是自律性不高、事業發展普通的人,因為他們輕鬆與快樂。
人到中年,偶爾放縱一下
人到中年,重心逐漸自工作移轉至關係,該是時候卸下盔甲,偶爾稍稍放縱一下,增加一些人味、平添一些溫度,帶來一些人氣,讓別人在零壓力之下,願意主動接近,建立關係。所以自律不妨打個八折,以下有三個建議:
一、放大刻度
也就是降低標準,像是自我要求過午不食,可是半夜經常餓到睡不著,不妨降低標準,改成晚上還是吃一些,多吃蛋白質與蔬菜,少吃碳水化合物。
二、換個角度
也就是改個觀念,像是以前絕對不賴床,現在有點年紀,不宜立刻起床,就賴一下吧!按摩手腳或前後滾一下,有如孩子一樣,把床當作一個好玩的地方。
三、提高容錯率
接受自己偶爾沒達標,像是過去不論晴雨,每天晨間跑步五公里,現在下雨天不跑了,改成在家做伸展操,讓別人知道你也有發懶的不良紀錄,和他們是同一國的。
過度自律的人,給人的印象是聖人,高高在上,有無形壓力,不容易親近。人到中年,工作比重降低,關係比重升高,不妨自律少一點,輕鬆多一點,關係就親密一點。
很奇妙吧?
看更多深度好文,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 人到中年,才會懂得....朋友不必交一輩子,曾經好過就值得!
- 獨處,是一種能力 懂得享受獨處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 三把改變你人生的鑰匙: 接受、改變、離開......
- 到了中年 不想有病、不想煩惱,知道這 22點 就夠了!
-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對別人的人生品頭論足...(深度好文)
本文摘自《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作者:洪雪珍、出版社:有方文化
( 圖: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圖片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Stel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