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位讀者在後台留言,自己 35 歲了,
在大公司上班,薪水不錯,卻異常焦慮,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步入中年,
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覺得自己是靠著資歷老走到今天,
就像是寄居於公司的空殼蟹,
一旦失去平台,便一文不值。
步入職場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類似的恐慌,
總害怕自己沒有價值,隨時會被替代,
想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值錢」,卻不知從何做起,
秦桑覺得,一個人的價值不等同於現有的資產,
也不在於起點的高低。明白這三件事,
你的人生也能越來越「值錢」。
繼續看下去……
一、把時間當回事的人,
才會越來越「值錢」
電影《鐘點戰》裡,人們的年齡被固定在 25 歲,
沒有自然死亡,唯有時間是可以流通的貨幣,
一個人的時間用完之後,就會走向死亡,
到了 25 歲之後,時間只能從父母那繼承,
或努力工作賺取,有點類似於現實生活中的金錢,
不同的是,在電影裡,金錢變成時間的附屬品,
人們可以用金錢來交易自己剩餘的壽命。
現實中我們卻把時間當成最不值錢的「消耗品」,
一昧的浪費,就像梁實秋說的:
「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
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
一個人是否「值錢」往往和他善用時間有關,
不難發現,我們身邊大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
都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只有把時間花在真正有意義的事,
你才能越來越「值錢」,
就如同多一個技能,生活也多了一個選擇,
就像蔡康永說的:「 18 歲覺得英文難,
放棄英文,28 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
你只好說我不會。」擁有一個更棒的工作,
其實已經向「值錢」又邁進了一步,
而你在 18 歲時已經拒絕。
「窮人」總是毫無知覺地浪費時間,
而「值錢」的人選擇把時間
花在不斷讓自己增值的事上。
松浦彌太郎在《時間管理術》中說:
「投資的時間,則是把時間用在對你的人生
可持續發展產生價值的那些事上。」
投資時間,就是投資自己,只有善用時間,
才是一個人變「值錢」的開始。
二、敢「說話」的人,
往往都很「值錢」
剛畢業時,和小艾進了同一家公司,
半年過後,他的獎金已翻倍
月初過節回家,聽母親提起鄰居小艾,
年紀輕輕,年薪已過百萬,母親拼命地誇小艾,
我倒也不見怪,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內部大會,
公司推出歐洲房地產項目,感興趣的同事
可以申請協調部門,對於未知的工作,
會議室里鴉雀無聲,幾十秒後,
作為新人的小艾舉手:「我想試試」,
部門經理朝著小艾看,示意她:「你不行的」,
小艾接著解釋:「我雖然英語一般,
但我對海外房產很有興趣,不如讓我試試吧。」
換部門後我與小艾少有聯繫,
有次碰到便約吃頓晚飯,
我問小艾:「大家都是新人,工作經驗尚有不足,
怎麼不多學些東西再轉部門,這樣壓力也小些。」
小艾直言:「我也想等呀,可是哪有剛好的時候,
機會來了就要抓。」
後來幾年,小艾越做越好,
又毛遂自薦從地產資源開發申請到前線銷售工作,
後來又成為了法國國家負責人。
如今的年薪百萬並不是空穴來風,一路上,
一有機會小艾就往上跳,從不沉默,
她抓住了每一個讓自己變「值錢」的機會,
當別人猶豫不定時,小艾總是第一個開口,
「值錢」的人不放過表現自己的機會
有人說:「沉默是金,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但一等再等,保持沉默,機會不會自己來敲門,
只有敢說敢做,人生才有往上走的可能。
在機會面前猶豫不決,想等著伯樂三顧茅廬,
只會越來越「窮」,殊不知好酒也怕巷子深,
在有選擇時做「敢說話」的人,
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在工作中遇到機遇勇敢一點吧,
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去嘗試,
相信你的人生會有所改變。
三、自從學會拒絕,
人生「值錢」多了
深海晶只是一個小助理,
卻要做三到五人份的工作
前段時間看了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新垣結衣飾演的深海晶是一名 IT 公司的小助理,
拿著小助理的薪水,一天 24 小時隨時待命,
不僅要主持發布會,端茶倒水,
還要和客戶吃飯陪笑,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
這樣的老好人深海晶拚命工作,
卻被同事說成是「靠臉吃飯」。
因為好脾氣,老闆和同事對她無盡刁難,
就連她捨棄自尊,向客戶下跪,
客戶也只是看在她的顏值份上,想趁機占她便宜。
飽受工作折磨的深海晶在生死掙扎後,
撕掉了老好人的「外皮」,
她把職務調整書扔到了老闆桌上,
開始拒絕那些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工作,
當她態度強硬時,老闆反而一再退讓給她升職。
當深海晶開始拒絕的時候,
不僅拿回了自己的自尊心,
反而加薪升職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在我們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總是心軟於拒絕,別人一個請求,
我們就一口答應,對待一些無用的社交關係時,
我們總是不忍回絕。
以為這成就了我們的「好人緣」,
其實才是我們不值錢的「罪魁禍首」。
蔡康永說:「做溫暖的人是容易的,
學會冷淡,才是給了自己進步的機會。」
只有學會拒絕,我們私人的時間才會漸漸豐腴。
真正「值錢」的人,
都知道為自己的社交做減法,
對一些自己不敢興趣及無用的社交,
我們更要果斷拒絕,當一個人活得「值錢」時,
就是他已經釐清自己的人際關係,
知道在某些場合學會拒絕。
把浪費在幫助別人和無用社交上的時間,
用於投資自己,你的人生才會越來越「值錢」
經濟學中有一種術語叫做:「獲取成本」,
在我們的內心,有一種衡量人事物價值的尺度,
太輕易獲取的東西往往是低成本的,
也就不被珍惜,而相對較難獲得的,
在我們內心卻被歸類為高價值。
人生不是阿諛奉承其他任何人,
就像你是否「值錢」,在意的人也只有自己罷了,
我們總是不會拒絕,毫無知覺地浪費時間,
在機會到來時保持沉默,
才活成了如今連自己都看不起的人。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