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不聰明,但一定要成為一個溫暖的人!很多時候,教養就差了這一步...(好父母必看)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11-01 18:22
  • 更新:2018-11-02 11:13

孩子可以不聰明,但一定要成為一個溫暖的人!很多時候,教養就差了這一步...(好父母必看)

(圖/shutterstock)

 

媽媽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

孩子能像媽媽愛孩子一樣愛媽媽嗎?

這段時間身體不好,住院治療了一段。

手術那天,我一直很想見到女兒,

我相信她也一定很擔心我。

家人了解我的心思,

下了學就把女兒帶到了病房。

 

手術結束六七個小時了,

正是麻藥勁過去最疼的時候,

但是看到女兒心情一下好多了。

女兒撲到我的床前,問我:“媽媽,你怎麼了?”

 

 “手術了,不過很快就好了!”我回答她。

 

女兒在我床邊待了一會兒,就覺得無聊了,

和我說想在網上買個東西,

因為平時見不到我,現在她想用下我的手機。

 

我遲疑了一下,還是給她了,

然後她就在淘寶上開始挑她的東西,

中間護士進來兩次,女兒只是抬頭笑了一下,

就又開始“逛街”了。一直等到他們要走了,

她才又到我床邊,和我膩了一會兒!

 

當時我也沒覺得什麼,

可是女兒走了之後,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假如生病的是她,我來看她,我會是什麼樣?

 

我相信我一定是啥都不管不顧的,

一眼都不能離開她的,問這問那的,

這就是媽媽。

 

我這次生病,一直是我媽媽陪在床前,

每次我稍微動一下,媽媽都會立刻跑過來,

問我是不是哪裡不舒服了。

夜裡我疼痛難忍,媽媽更是幾乎不睡地陪著我。

母親就是這樣,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

而反過來,

孩子是否能像媽媽愛她那樣愛媽媽呢?

 

-

 

孩子可以學習不頂尖,

但一定要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這次女兒來探視之後,

我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我和女兒感情一直很好,

平日裡她也知道心疼媽媽,

但是這次之前我已經發現她

有個不好的習慣:指揮人。

 

比如在餐桌上,水杯就在旁邊,

她也要喊:“姥姥,幫我拿下水杯!”

吃完瞭如果還想吃也說:

“姥爺,再幫我盛一碗飯!”

女兒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

她從來到這個世界,

大家就都把她當寶貝,

幾乎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以前她小,大家也都沒當回事,

可是現在她已經是 8 歲的大女孩了。

有的時候我看新聞報導 5 歲的孩子扶養生病的家長,

總是很感動,而我的孩子 8 歲了,人

家做到的她還差得很遠。

 

有一次,弟弟和我說,

姐姐和姥爺生氣,會發很大的脾氣。

我當時還很詫異,因為在我的印像中,

我女兒是比較溫和的,怎麼會大發脾氣。

後來我悄悄觀察,發現孩子其實很聰明的,

她很清楚家裡誰好欺負,然後就撿軟柿子捏。

 

這些現象再加上我生病時,女兒在醫院的表現

我就下定決心,要扳扳她的毛病,

一個孩子可以學習成績不頂尖,

但是一定要成為一個溫和有愛的人。

 

 

孩子本來是善良的,

是家長的太強大,

不讓孩子感同身受

 

生病那幾天,

本來是不想讓孩子總到醫院的,

但是因為我心裡的小九九,

我讓孩子每天下課就到醫院來,

然後我會刻意地給孩子示弱,

告訴她媽媽經歷了什麼,做出好疼的樣子。

 

我本來真不是這個性格,

一般疼痛都可以自己忍,

但是為了教育女兒,想讓她感同身受。

我發現,孩子其實都很善良,

之前都是我們這些家長太強大了,

啥都可以自己來,孩子可不就退化了。

 

當我一示弱,我女兒立刻就強大了,

她開始張羅著給我準備飯菜,

我要下床她會主動來扶我,

我躺在那裡的時候,她會一動不動地看著我。

 

抓住這個時機,我趕緊提要求:

“媽媽現在身體不好了,

姥姥姥爺就得有很多精力來照顧我,

你就得自己照顧自己了,你看可以嗎?”


女兒用力地點點頭。


 

家長要學會適當的示弱,

給孩子照顧自己的機會

 

我給女兒約法三章:

第一,自己的事情從現在開始一定自己做,

比如盛飯、倒水、收拾寫字台、

給自己準備第二天上學的所有東西。

因為這些本就是你自己的事情,

家長已經幫你做了八年,現在要交班了啊!

 

第二,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年紀大了,

現在家裡最年輕的就是你,

所以我們要把重擔交給你,

以後每週六是大掃除時間,

你要學會收拾家,當小管家!

 

第三,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後,要多關心家人,

比如吃飯之前,要先看家長吃了沒有,

家裡有人感冒了,要努力照顧他們!

 

女兒聽得很認真,

而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共同堅持了。

我知道在我們家裡,

其實真不用她做什麼活兒,

媽媽把家裡收拾得很好,

但是我堅持從現在開始培養女兒的責任心,

不能最後養出一隻小“白眼狼”。

 

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五年前我採訪一位公交司機,

男孩子已經30多歲了,從小媽媽嬌慣,

上了班以後覺得錢不夠花.開始刷信用卡,

一開始就是小借,後來窟窿越來越大,

欠銀行將近50萬,還不加利息。

老媽媽70歲了,

每月1000元的工資開了就立刻給孩子還賬,

到了我們節目還在為兒子辯護,當時真是讓人心酸。

 

還有一個北京女孩,也是從小家裡嬌慣,

談男朋友之後,想要面子,

竟然把爸媽的房子抵押了,拿錢揮霍。

事情出了之後,父母都沒有嚴厲批評她,

還覺得她小不懂事,那年這個女孩已經27歲。

 

 

 

孩子是可塑的,

家長往後退一步,就有驚喜

仔細想想,

我們的晚年生活應該是舒適平靜的,

孩子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今天早上看了一條新聞,

一個富二代在英國醉駕,

兩次被沒收了車,罰款。

 

在法庭上,那個小伙子竟然一直笑嘻嘻的,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看到這條新聞作何感想,

起碼我覺得很不舒服,把一個孩子培養成這樣,

基本道德心都已經喪失,丟人都丟到英國去了,

這一定是父母從小嬌慣導致的,一副無法無天的樣子。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將來成為這樣,

所以從現在起,我得看清事實,不能再由著她了。

 

孩子完全是可塑的,當家長往後退一步,

我發現女兒進步很大,不但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

更多的是去關心家人了。

我這幾天一直在反思,

之前為什麼沒有這樣要求她,

她都 8 歲了,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我再不覺悟,

沒準將來就是一隻小“白眼狼”。

 

現實中多少父母努力一生

為孩子付出了一切,

而最後的回報卻極其有限,

甚至換來的是傷心失望。

 

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孩子,

有時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好在,亡羊補牢,永不為晚。

 

文章已獲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文章來源 :儒風大家 )

責任編輯 │ Kaedy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