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賺 文化財 通常是很辛苦的,台灣每到一個 時間點,
就會把 文創產業 拿來炒作一番,但真正有獲利的公司其實很少,
最近上市上櫃的 誠品(2926) 就是其中之一,花了15年才開始獲利,
如果沒有 財務 在支持,恐怕也撐不到今天,
我們就來看一下誠品(2926)的 優勢 在哪?!
順便來比較一下,
寫書、開誠品書店、開出版社,和百貨公司哪個較賺錢??
誠品賣的是生活格調,來客流量很穩定
誠品書店的賺錢方式,就是 藉由賣書、提供優質的閱讀環境 來吸引人流,
然後把誠品改變成 優質的百貨商場,最後才 出租櫃位 來賺錢,
其實,這不就是一般百貨公司的賺錢方法?!
那誠品和一般百貨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先來看看百貨公司,我老妹曾經在百貨公司工作,
收攤過的百貨公司不計其數。
舉個例子,大家就會知道百貨公司為何難做,
以新竹市來說,百貨公司的 人流 不穩定,
以前小時候逛的是 舊遠東百貨,
新竹市火車站出現 中興百貨 以後,人流又被拉走,
中興百貨風光一時,最後卻沒落了,
後來,火車站又出現了 太平洋SOGO,
直接 面對火車站吸引人流,陸續新竹市又出現了 大遠百、風城購物中心,
其中,風城還曾經是 東南亞最大的購物商場,
最後也是 倒閉收場、被SOGO買去,
等於說,百貨的商圈一直都在劇烈動態變化中。
相對於百貨公司 "哪家便宜就往哪一家" 的消費模式,
誠品的 來客流量 更為穩定,原因是實體書店閱讀的人數 "相對穩定",
雖然 網路 已經侵蝕 實體書店,
但在書店 拿起一本書 輕鬆的閱讀,還是一種 生活的享受,
事實上,誠品已經變成一種 休閒場所,
當你覺得在街頭逛街很無聊時,就可以去誠品書店走走,
誠品賣的其實是一種 生活格調,它的來客數量相對比較穩定,
不像百貨公司,商圈時常 變來變去。
誠品植入的複合廣告模式,讓人覺得舒服
誠品(2926)和一般百貨還有一個顯著的差異,
一般人去百貨公司 目的就是 買東西,
但去誠品書店 目的就不是消費,而是 看書,
那要如何導引一般人來消費?
試想,我約好了朋友在信義誠品書店閱讀、消磨夏日午後的時光,
一旦我們看累了,就在誠品裡面 吃中餐、順便 喝茶聊天,
所以誠品(2926)提供了 餐點的專櫃服 務給我們這些讀書讀累的人,
還有些時候,你的老婆或是女朋友 看書累了,
也可以逛逛誠品的商場,裡面有賣衣服、家居飾品,
這些都 適合女生 來消費。
更甚之,你在逛書店選書時,
在書旁邊就有櫃子,販賣 高品質的茶或是藝品,
在你選書時,用眼睛的餘光就可以瞄到,
舉凡這些商品,都是 促進消費 的一種方法,
重要的是,由於誠品給人一種 高雅而有品味 的生活方式,
所以,你是來享受生活的,
不會感覺它是百貨公司,一直催促你買、買、買
更正確的說,它滿足讀書以外所有事,
讓 買書跟消費 巧妙的聯結、讓你 花錢於無形。
再好的公司都會有競爭壓力
誠品的威脅在哪?
到底誰能威脅誠品書店?
第一個絕對不是 百貨公司,誠品實際上是吞食了 百貨公司的業績,
把 商場 移到書店內,把百貨公司該賺的錢拿走了一部分,
而且看書的人流還 比百貨穩定,
所以,百貨公司應該不是它的威脅。
那競爭對手"金石堂"呢?
畢竟它在台灣有68家分店,比誠品數量還多,
依照我的觀察,金石堂已經是明日黃花,
到金石堂看書是一種 折磨,有一點 "大鍋炒" 的感覺,
好像來到了 便利商店,空間狹小、大家擠在一起閱讀,
絲毫沒有放鬆的感覺...
金石堂獲利應該是沒什麼賺錢,以誠品101年營收103億來說,
初估獲利約3億左右,其中約7到8成是靠 餐飲 跟 出租專櫃 賺錢,
所以賣書實際上是微利的,金石堂就不可能賺到什麼錢,
更顯著的差異是,誠品已經代表一種文化的品牌,
深植於台灣與華人心中,聲名遠播、還曾得過亞洲最佳書店的殊榮,
已經是一種 台灣文化的象徵,超脫 純商業 的範疇,
再加上 政商名流與作家的喜好,金石堂早已被甩在外太空,不是對手...
網路正夯!除了實體書店之外還有網路書店
台灣最大就是 "博客來"
少數人會在書店看書,稍微瀏覽一下 記住書名,
最後在博客來網路書店下單,造成實體書店賣書的 微利化,
這就是"書店閱讀、網路購買",這對誠品影響已經愈來愈低,
原因也是因為,誠品獲利的最大宗早就不是靠賣書,而是經營商場
所以,博客來網路書店對它的威脅程度很低,
事實上,誠品只有1/3空間是拿來放書。
所以,這樣看來誠品(2926)優勢還蠻明顯的,
誠品從1989年開始成立,15年後轉成商場模式才開始獲利,
這模式肯定是可以繼續的,文化財雖然難賺,
但誠品已經建立華人世界文化資產,未來可長可久。
這實際也說明文創產業, 要先能夠賺錢過日子,
文人也是先要想賺錢,別在嫌銅臭味了,
文創愈賺錢,文人就不需要過著清苦的日子,
創作的動機就變多了,我們就看得到愈多好東西。
來比較看看,
寫書賣錢、開出版社、經營誠品書店,或經營百貨,哪個賺?
以出版書籍來說,假設一個素人,
在網路寫了 3年,終於可以出版一本書,
這時他的報酬是這樣算的,花了3年時間,
以一個大學生約一個月收入4萬元,等於她付出的心力是144萬,
再假設他出一本書可以賣7000本,每一本250元定價,
以版稅10%為基礎,它的收入是7000*250*10%=17萬5千元,
報酬率是 = 12%,我們來比較一下:
所以,從這就可以看出,開一家書店還是比較賺,
但前提是,你要開的是 "誠品"
另外,寫一本書的報酬率還不賴 有12%,
甚至高過 開出版社,最差就是 開百貨公司
要注意的是,誠品(2926) 展店的數度 是很慢的,
不像一般 便利商店,要開一家馬上就可以開,
誠品的展店是 "客製化" 的,依照每個區域的不同來設計,
所以,目前它在台灣只有41家、香港1家、未來在蘇州也會開1家
等於說,誠品未來實際上應該是 增長緩慢的股票,
因為他賺的是文化財,增長速度不會很快。
資料來源:籌碼K線
CMoney小編的話
誠品書店結合百貨公司
屬於創新的商業模式
再加上裝潢、音樂、燈光營造出文化氣息
誠品,不但是書店,也代表著一種生活格調
這也是它與其他書店做出區隔的模式
然而,企業們在創新之前,必須要能先生存
延伸閱讀 要創新,還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