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有意直接投資 Intel,強化國內晶片製造,民間與市場反應熱烈,牽動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
美國半導體產業近日掀起劇烈震盪。根據 Bloomberg 等多家媒體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直接取得 Intel (NASDAQ: INTC) 股份,協助該公司擴展美國本土晶片製造基地,預計將促成位於 Ohio 的大型製造園區加速落成。此舉不僅創下美國政府首次可能直接入股主要半導體企業的先例,也讓產業內外高度關注其法律及政策可行性。
Intel 2022 年宣布斥資 200 億美元於 Ohio 建廠,原定 2025 年開始量產,如今已延宕至 2030 年代。近日新任執行長 Lip-Bu Tan 與川普總統於白宮會談後,政府積極支持本土晶片自給自足,確立 Intel 作為振興美國高科技製造業的關鍵角色。消息一出,Intel 股價當日暴漲逾 7%,市場對政府資金進駐產業表現出高度興趣。
儘管細節尚未定案,但先前五角大廈已宣布以 4 億美元入股 MP Materials,協助建立美國稀土供應鏈,成為最大股東。如今政府可能參與 Intel,更引發產業對於公私合作模式的討論。然而,Intel 過去推動的鑄造策略,力圖轉型成如台積電 (TSMC) 般的代工型企業,迄今仍以自家需求為主,外部客戶開發進展緩慢。18A 製程研發困難,也讓 Intel 在 AI 晶片市場持續落後於 Nvidia、AMD 等競爭對手,僅簽有 Amazon (AMZN)、Microsoft (MSFT) 等客戶訂單。
產業分析指出,專案規模龐大必須仰賴政府資源和穩定政策,但是否能帶動 Intel 重新取得技術優勢,仍有待觀察。部分反對者憂心政府直接持股恐影響企業決策與市場競爭公平。此外,川普過去曾批評 Tan 與中國投資關係,最終於本次會談後態度軟化,展現聯手振興國產半導體決心。
總結來看,美國政府力推本土晶片製造產業,從立法、政策補貼到進一步直接投資,勢必加速全球半導體供需洗牌,未來 Intel 能否從落後者再度崛起,牽動美歐亞太科技板塊。政策落實、產業轉型及技術突破,將是下半年半導體投資人最關注大勢。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