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為父母我們每個人都是愛孩子的,
但是我們愛的方式和方法是對的嗎?
我們都說自己愛孩子,但是我們愛的
方式和方法是對的嗎?
有時候,我們會不會借著愛的名義,
逾越了為人父母的界限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提醒你,這樣這父母絕對
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有人說中國孩子是被人喂大的,
而外國孩子則是餓大的。
我見過太多的家長,特別是祖父祖母,
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飽,
恨不得替孩子吃飯。
也有爸爸媽媽嫌孩子自己吃飯又髒又麻煩,
看到孩子吃飯笨手笨腳的,索性就一喂了之。
但是,如此一來,
我們不僅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
成長和獨立進食的樂趣,
也無法培養起他們對於食物的敬畏之心。
很多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上了
幼稚園還不能好好吃飯,
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慣出來的。
曾在一個家長群眾看到,
幾個媽媽為了孩子多大應該自己
穿衣服爭的不可開交。
好多都覺得孩子在上小班之前,
讓他們自己穿衣服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而套頭衫一類複雜的衣服,有些孩子
中班以後才開始慢慢學會。
但其實兩歲多的孩子就能夠穿戴簡單的衣物了,
他不會,只是因為你不願讓他嘗試、讓他犯錯。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說了多少年,
但是就是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狠不下心來實踐。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尊重父母和長輩,
但是如果你天天只做保姆的工作,
孩子如何能夠升起尊敬之心呢?
從待人之道到處事態度
前兩天在幼稚園門口,
有一個孩子不小心踩壞了另一個孩子的玩具。
犯錯的孩子小聲的說了一句對不起,
但另一個孩子依然難受地大哭起來。
這時候一邊的家長不高興了:
「你個小壞蛋,弄壞我們家東西,賠!」
另一個家長也不甘示弱:
「你那麼凶幹什麼,我們都說了對不起了!」
「說對不起有用嗎!你會教孩子嗎!」
「賠就賠!又不是賠不起,那麼凶,沒教養!」
家長還在鬧得不可開交,
可兩個孩子卻早就被老師帶到一邊,
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有的時候,孩子之間的
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
這也是鍛煉他們人際交往能力
千載難逢的機會。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
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
而且婚姻更幸福。
在美國,四五歲的孩子就要開始學會
自己整理衣物、書包,學習洗菜、擦桌了。
而中國的寶寶們上了小學
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讓一年的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是
很多老師頭疼的事情。
想要孩子成為精英,
讓他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
而保姆式的一切代辦型家長,
最終只會毀了孩子。
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犯錯都是
孩子成長的機會。
有一次帶孩子去參加繪畫班的公開課。
旁邊坐了一個四五歲的小朋友。
老師讓大家填色,但是對那個小朋友來說,
填色並不容易,老是畫到線條外面去。
儘管孩子畫得挺開心,
但是一旁的媽媽卻急壞了,
「寶貝,聽媽媽的話用紅色好看。」
「你看你,又畫到外面去了!這個地方媽媽幫你畫。」
看樣子她恨不得親自上陣,幫孩子給畫了。
但這位媽媽沒有想到,
她不讓孩子犯錯的同時,
也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如果孩子探索的過程一再被打斷,
父母無時不刻在孩子旁邊指指點點,
那麼孩子永遠無法自己掌握學習的能力。
記得我小時候,
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放學回家的那一段路。
和小夥伴們草地田野上追逐嬉戲,
捉蛐蛐捉蚱蜢……
現在回想起來,
這不僅增進了我和小夥伴們的友情,
也讓我能夠親近大自然、鍛煉身體。
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人生哪能一帆風順?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特別容易生病,
因為他們離大自然太遠了。
天天宅在家裡,面對鋼筋水泥的叢林,
如何能夠健康成長呢?
有機會,爸爸媽媽多帶著孩子
去大自然中撒野吧,
讓孩子成為野地中綻放的野玫瑰!
讓他從中反思自己為什麼會摔倒、
讓他學會如何自己站起來。
那麼,孩子才會知道如何避免犯錯,
才會在長大後不畏挫折,能夠自己勇敢地站起來。
總是幫助孩子尋找藉口,
讓他把責任推卸給別人,他又如何成才呢?
不准做這個,不准做那個……
這是好多媽媽的口頭禪。
但有的時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比一件乾淨的衣服重要得多。
衣服髒了可以洗,但是禁錮了孩子的
好奇心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孩子需要用心,用身體,用行動去探索世界,
然後他才會愛上這個世界,進而富有激情的活著!
愛他,就要學會放手,
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
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