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剛回台北時,脫離學生身分,第一次看排隊的公車站 - 蔡誠圃 拍攝)
簡化股市投資過程
年化報酬 26% 的定存股
在剛邁入投資的領域時
會發現最大的困難不是儲蓄本金
而是自己其實並沒有機會看盤
但有時一個利空事件發生,來不及即時砍單
很可能就會吐回好幾個月的獲利
所以,大多數的投資人都在找
像是定存一般的投資方式
可以每年只通知一次
然後就看到利息進帳
所以才這麼多人研究定存股的部分
也因此,我們小組開始測試
有沒有辦法把獲利模式簡化成跟定存股一樣
於是,透過季報公佈的資訊時選股、換股
我們整理了一套年化報酬有 26 %的選股模式
一起看下去吧!
(贊助商連結)
實際上,季報提供的資訊
最能檢視持股體質好壞
因為季報上提供的資訊
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純益、EPS等
能有效地看出公司營運的狀況
所以每到季報前後,投資人會檢視持股,汰弱留強
主力也會針對財報優良的公司有所佈局
(尤其是財報數字創新高的個股)
所以,這個策略的執行面上,也跟隨季報數字
5/15、8/14、11/14 三日季報全數公佈時出脫持股
在盤後選股,並於 5/16、8/15、11/15 時買入標的
而後面以下會就 3 個面向,跟大家分享
1. 選股設定的條件
2. 回測出的報酬率 26 %
3. 下實單的追蹤
一、季報定存股
選股設定的 4 條件
1. 季線之上
季線是主力的防守點之一
在季線之上的,買盤進場的意願也會較高
所以我們選擇季線之上的個股
2. 成交量 > 1000 張
因為成交量過小,表示市場較冷清
而正在上漲的股票,買氣一定會比較熱絡
通常成交量會在 1,000 張以上
熱門股更可能破萬張,所以條件設定上
至少要大於 1,000 張的個股
3. 稅後純益創 5 年新高
稅後純益如果能長期維持高水準
這代表企業產品較好,以及經營能力較強
以台積電(2330)為例,可以明顯從下圖看出
稅後純益都維持在 30 %以上
這表示每 100 元營收,就有 30 元的獲利
4. 取 Top 10 低價
取【Top 10 低價】的原因
是因為在同樣的時間區隔、策略
【Top 10 高價】回測總報酬只有 120.2%
【Top 10 低價】回測的總報酬卻達 1497.1%
所以這邊我們以【Top 10 低價】作為最後的篩選
二、條件歷史回測 12 年
平均年報酬率達 26 %
注意:與大盤有一定連動性
景氣不好仍會影響績效
回測時間:2006/01/02 - 2017/12/29 (12 年)
從下圖中可以看到整個策略回測下來
跟大盤還是有一定的關聯性
在景氣不好的金融海嘯來臨時
2008 年的負報酬甚至超過 -40 %
但整體而言,執行的時間夠長的狀況下
整體平均年化報酬仍然有 26 %
三、實單追蹤成效
Q1 報酬為 7.28 %
投入總成本: 1,000,000
其中保留約 5 %本金
做為備用金及換股日調度用
在 5/15 第一次季報公佈時
選出 10 檔股票,並以收盤價掛單在隔日買入
後續只有追蹤,不換股操作
8/14 結算時
本次進場實單報酬 7.28%
從下圖可以看到,6/27 跌破季線、半年線時
整體投組的報酬,仍有 8.14 %
但當加權指數 7/10 跌深時,連帶侵蝕報酬
導致整體投組報酬只剩 2.99 %
但後續整理結束,確立多頭走勢後
至 8/14 Q2財報公佈,投組的報酬率達 7.28 %
8/14 更換持股,8/15 將再次掛單追蹤
下實單心得
與主動交易的最大不同點是
因為在一開始,選擇低基期的個股操作
導致投組的個股相對抗跌
在大盤方向不明確時
仍有辦法以較少的獲利 / 損失 離場
而中途因為測試需求,需要紀律進出場
都是記錄看報酬,而沒看盤
(就算跌還是要等季報出爐才能更換持股)
後來的整體報酬確實有出乎意料
因為有些個股,不但自己不會選
不看盤的績效竟然在Q1-Q2財報之間
3 個月有 7.28 % 的報酬
與 0050 約 7 %的年化報酬相比
是蠻值得期待的策略實測
好奇【季報定存股】後續的朋友們
可以持續追蹤我們的更新哦!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追蹤我的粉絲頁《菜圃股倉》哦
加入 CMoney 財經日報 》營收噴發股不漏看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