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管理和經營一家公司需要管理者做什麼呢?
不斷地做好決策。決策做好了,
一家公司就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
但是,決策並不容易,常常要面臨兩難的處境,
比如是選擇生存,還是公義,是堅持原則,還是注重關係。
經營親密關係也是如此,常常要面臨選擇的困境,
你要這樣,我要那樣,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
怎麼做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決定,
體現了兩個人經營親密關係的智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很多情侶/夫妻很難接受
彼此是不同的兩人這一件事
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做婚戀諮詢的過程中,
我都看到許多情侶/夫妻因為選擇的不一致而發生矛盾和衝突,
嚴重的甚至導致關係的破裂,兩個人最後分手或離婚。
為什麼兩個人的選擇會不一樣呢?因為差異。
關係中的兩個人對於同一件事的處理方式不同,
是由於他們是不同的兩個人,
他們的年齡、性別、思維習慣、生活經驗、
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宗教信仰、價值觀、
看問題的角度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每一對情侶/夫妻都有各自的差異,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情侶/夫妻都會因為差異
而產生矛盾和衝突。
這是因為他們中有的人
懂得尊重甚至理解
和接納彼此的差異,或者是在因差異產生矛盾時,
他們懂得如何“化干戈為玉帛”。
不過,這兩點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很多情侶/夫妻其實是很難接受
彼此是不同的兩個人這一事實,
他們活在一個“如果你愛我,你就要和我一樣”
或者“我們是相愛的,所以必須要一樣”的幻覺中,
他們對親密關係或者另一半有一種
理想化或者不切實際的期待,
這種情況尤其會在剛剛戀愛不久的情侶身上出現。
他們第一次發現另一半擠牙膏的方式跟自己不同,
不是從底部往上擠時,極可能會勃然大怒,
指責對方“你怎麼可以這樣!?”然後非要教育和改變對方,
讓對方跟自己一致,對方不改變時就會拿出殺手鐧
“你到底愛不愛我?你愛我就要為我改變。”
這類人其實還活在電影、言情小說所營造的愛情謊言中,
看不清生活的真相,他們的內心還未獨立和成熟到
能夠接受彼此的差異,同時他們也缺乏對另一半的包容。
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
如果能夠認識到他們是不同的這一事實,
很多爭吵就可以避免。
如果再多一點探索和好奇,
去看看兩個人為什麼會不同,
進一步的尊重和理解就能達成。
多一點訊息就會多一點理解
決策學中有個“信息先行”的原則。
很多親密關係在做決定時發生矛盾和衝突,
正是因為信息不足導致的誤會,
比如給女朋友過生日,女生一定要在家裡過,
兩個人要一起做一頓豐盛的晚餐;
男生一定要在外面過,要請朋友一起吃蛋糕,
吃大餐慶祝。
女人認為男人不尊重自己的想法,亂花錢;
男人認為女人不接受自己的一番好意,不認可自己的安排。
這時如果兩個人坦誠溝通,
更多地談論自己真實的想法,
表達出更多的信息,
就會知道女朋友想要的其實是兩個人一起做家事,
創造生活的溫馨幸福的感覺,
男朋友想要是自己的付出被另一半接受和肯定的感覺。
看到這一點,他們就會做出一個雙贏的決定:
兩個人一起去買蛋糕,然後在家做晚餐,
做飯的過程中女人積極肯定男人的付出。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通常我一個人在家的時候,
房門不關,處在一個半開的狀態。
而男友在家的時候,房門一定是關得緊緊的。
剛同居那會,每次我出門後回家,尤其是晚上,
看到緊閉的房門,我就會很來氣,心想:
你在家幹嘛要鎖門,害我還要自己拿鑰匙開門。
而且,看到緊閉的房門,想到裡面的男友正坐在沙發上
看美劇或者玩遊戲,我就更來氣,
覺得那關上的門就是拒絕我,就是不歡迎我回家。
如果我工作上遇到點不順,一到家看到房門緊閉,
瞬間我就感受到深深地被拒絕,控制不住地怒火沖天。
兩個人為了這個小事居然吵了兩次架,
都覺得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對方的是錯的。
後來,我們兩個人就這個問題談了彼此的想法。
男友關門是為了安全,他擔心家裡會來小偷。
我開門是為了表達對晚回家的另一半的歡迎。
為什麼我們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因為我們的成長環境不同。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每一戶人家都有自己的一幢房子,
大門都是敞開的,我們會很歡迎左鄰右裡來家裡串門,
對外部環境也感到安全和信任,所以我在家就把門半開著。
男友的父母都是工人,他從小住在廠區裡的樓房,
小時候他獨自在家時,父母總是叮囑他要關好門窗,
注意安全,所以他在家就會把門關上。
我們雙方的差異源自家庭的不同,
我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對方,
看到這一點,我立刻就不再因關門這個事情而生氣,
也不再想要改變男友,我們接納了彼此的不同。
很多時候,當我們看到伴侶是如何成長為今天這個樣子時,
我們便更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了。
再往深層看,我看到的是我們內在需要的不一致,
我要的是被接納感,而男友要的是安全感。
看到彼此內在需要的不一致後,因為我們愛另一半,
反而願意去做些什麼滿足他的需要。
我發現,當我尊重男友關門的習慣後,
在我晚回家的那些日子裡,他反而會特意為我敞開門,
讓我感受到被歡迎被接納,為此我感到很開心。
當我們發現另一半與自己想的不一樣時,不要立馬下判斷,
而是要保持一份好奇心,去看看自己和他為什麼會這樣想。
當我們帶著這樣的好奇去收集更多的信息時,
我們往往會對另一半有更深的理解,
也更容易找到一個雙贏的選擇。
親密關係中必須學會
換位思考和相互妥協。
很多人都知道:家不是爭辯到底誰對誰錯的一個地方,
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可現實是,
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生活。
很多情侶/夫妻發生矛盾和衝突就是在爭論對和錯,
認為自己是對的,伴侶是錯的,要求伴侶聽自己的,
結果兩個人互不相讓,於是爆發了嚴重的衝突。
我認識一對年輕的夫妻,大森和小倩,
他們剛搬到新買的精裝修房子裡,房子裡有一個陽台,
兩個人為如何使用陽台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妻子小倩想在陽台種上花花草草,
然後擺上座椅,喝茶賞花。
丈夫大森想在陽台放上跑步機,健身自行車,
每天和妻子一起早起鍛煉身體。
兩個人都認為自己的主意是最好最正確的,
對方應該聽自己的,都不肯做出妥協和退讓,
兩人各執一詞,吵個你死我活,都沒有解決問題。
我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敵人,是夫妻,一直吵下去,
兩個人都得不到好處,無法滿足自己的願望。
為什麼不想想有什麼雙贏的辦法呢?
只有一個陽台,一個要種花,一個要健身,
想種花的妻子是對的,想健身的丈夫也是對的,
他們都是對的,只是彼此需求不同。
看到這一點,對於解決衝突是很重要的。
他們最後在好幾個選項中
找到一個雙方都基本滿意的結果:
陽台的一部分用來給妻子種花,
另一部分放丈夫的跑步機,
要賞花喝茶的時候從房間裡搬出小凳子和小茶几。
這樣妻子可以養花,丈夫也可以運動。
他們不知道自己正應用了決策學上
的另一個原則——“多義擇優”的原則。
這個“優”是“相對優”的意思,即基本滿意。
這個原則應用到解決親密關係的衝突問題上,
可以變為解決衝突的辦法通常不止一個,
我們需要在好幾個方案中找到一個
雙方都基本滿意的方案,
要學會換位思考和相互妥協。
在一次新書分享會上,
有一位女性讀者問我怎麼解決親密關係中的差異性。
我提了一個問題:一對夫妻一起去朋友家吃晚餐,
晚餐結束後,妻子想要逛街,丈夫想回家玩遊戲。
問題怎麼解決?
有的人回答:我自己逛街。
有的人回答:找女朋友出來逛街,讓男人回家玩遊戲。
有的人回答:我會跟丈夫說,你陪我逛街兩個小時,
我回去給你按摩20分鐘。
從這些辦法裡尋求一個雙方
都滿意的選擇就叫“多義擇優”。
從大森和小倩的故事中,
我們還可以看到妻子的深層需求是浪漫,
丈夫的深層需求是健康。
如果以後丈夫願意給妻子多製造一些浪漫,
比如送她鮮花,帶她去吃燭光晚餐,妻子會感到很快樂。
妻子願意多關注丈夫的身體健康,
陪他一起做運動,送一些健康產品給丈夫,
丈夫也會感到很滿足。
明白對方是與我們不同的人
「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
親密關係中,差異並不可怕,
差異導致的衝突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兩個人
無法尊重彼此的差異,
還想要改變對方,
也無法做到在尊重差異的前提下
合力一起解決問題,以達到雙贏的局面。
已有實證研究表明,
80%—90%的夫妻想要努力改變對方,
從衣著相貌到性格人品,他們都想要改變對方,
比如希望對方打扮得更好看,變得更溫柔體貼,
或者工作更努力、勤奮,賺更多錢……
但是結果是,你越努力去改變對方,
對方越不符合你的期待,
甚至兩個人的關係因為這個“努力改變”而漸行漸遠。
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改變自己,
而不能改變別人,
別人只能受到我們的影響而發自內心的自己改變。
想要獲得幸福和諧的親密關係,
就要先放下改變另一半的念頭,
明白對方是與我們不同的一個人,
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
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
攜手並肩去尋找一致性的解決方案。
親密關係中的選擇題不是爭論誰對誰錯,
而是你是對的,我也是對的,只是我們是不同的。
經營親密關係是學習彼此妥協以達到雙贏的生活藝術。
我們需要做的是增加自己內在的包容度,
發展自己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智慧,
學會在彼此差異的基礎上去創造共同的和諧幸福的生活。
本文授權轉載自 Meiya,原文 於此
(責任編輯/Leno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