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人能夠多存錢?
兩位大學教授用實驗找出答案,
而且執行方法簡單到不行。
Dilip Soman 和 Amar Cheema
兩位教授是行為經濟領域的專家,
曾經共同發表一篇期刊文獻,
他們用「分筆預算」及「目標視覺化」的策略,
成功讓低儲蓄率的勞動工作者提升近一倍的存款,
讓這些人重新感受到財務安全。
想想看,如果生活水平較困苦的實驗對象都能成功,
相信同樣的觀念也能啟發我們
找到更多的存錢動機,或是存下更多的錢。
分筆做預算,竟多 64%存款
首先,
他們幫所有實驗對象設定存錢目標,
每次領到收入就要將規畫好的金額
放到信封袋存起來。
接著再約定,信封裡的錢雖然可以花用,
但只有在生活費用光時才能動用。
最後,他們區分出不同的兩組人:
部分人用一個信封袋存錢,
其餘則用二個信封袋平均分裝。
簡單說,
他們想對照若是分成一筆一筆來存,
會不會增加更多存錢效益。
答案是,非常有幫助!
報告中用多個信封袋分裝的人,
平均會比只用一個信封袋的人多存近 64% 的儲金。
還不夠!
目標視覺化再多存20%
不過更有趣的來了,
他們發現如果再加入一個巧思,
實驗對象所存下來的錢更是大幅上升。
教授使用的辦法是:
請他們在信封袋外面貼上自己小孩的照片!
當我看到這段內容時馬上微笑,
想到實驗者要動用信封袋裡的錢時,
卻看到袋子上小孩用可愛天真的笑容望著他們,
當下做父母的一定會激起更大的潛力。
說實在我覺得雖然有些機車,不過應該是相當有用。
果然,實驗顯示有貼照片與沒貼照片對照下來,
能讓他們再多存 9%~20%的錢。
若將這兩個方法綜合來看,
對照「用一個信封,沒貼照片」與
「用二個信封,有貼照片」的家庭,
後者比前者更是多存了一倍的錢。
是罪惡感還是激勵?
存更多錢最重要
很明顯,在信封袋貼上照片,
就是要提醒大人花錢時的罪惡感。
因為若沒存錢或花超過錢,
那麼小孩的未來與教育基金也就沒著落。
但說罪惡感只是為了多些警惕,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
這更是要激勵實驗者存錢的動力。
期刊文獻裡就提到,
若是將小孩的照片換成自己的夢想
(如房子照片、歐洲街景),
預期也有推動人願意多存錢的效益。
另外,這方法能成功還有一個原因,
在於信封袋有約定要將封口封起來
(可能用膠水或膠帶),
當要花用時必須先將信封袋撕毀打開,
這「多一道」的流程就提升花錢的困難度。
這讓人想起電視上防盜專家常告誡的,
多一道鎖就是增加小偷犯案的時間,
得逞的困難度也就愈高。
令人玩味的是,
如果我們現在過度花費而不存些錢,
其實不也是把自己的未來偷來用嗎?
結語:給自己多一些挑戰
想要多存錢的方法有很多種,
但沒有一種是不需要付出努力的。
你可以兼職增加收入,也可以降低生活支出,
或是尋求理財工具來幫助存錢,
但以上都不能缺少這個先決條件:
你必須開始行動,
願意為自己的未來做更多打算。
文章中所說的兩種方法:
分筆預算與目標視覺化,
相信對多數人來說都沒有執行困難,
需要的只是願意站出來挑戰一下自己。
當你願意這樣做後,你會發現存錢並不如想像中難,
有錢人的特質自己身上也找得到,
而且還會發現,其實你的潛力比想像中還巨大。
更多存錢技巧,好文推薦你》
- 嫌理財「麻煩」,又怕退休沒錢花!那就用最「簡單」的 3 步驟,存下個月的存款吧!
- 昔為季光族 領完薪水窮 2 個月,莎莎:不能再這樣下去!為了擺脫 窮困窘境,她開始存錢投資...
- 一昧的節省,只會 讓存錢很痛苦!心理解讀師告訴你:定下儲蓄目標的「2 大心理好處」
- 太省錢,會對生活失去動力... 理財作家 艾爾文:用「523 收支分配法」讓你存錢的同時,也能玩樂!
- 錯誤的記帳,反而沒有理財效果?用「3 步驟」分類記帳,你會發現:原來錢都浪費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