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重銘
雖然近期台股高檔震盪,過去被稱為安全牌的官股四金也出現價跌,有人考慮認賠,有人考慮加碼,存股族們該何去何從,或許可從這篇分享裡找到方向。
我的投資方法一向很簡單,就是先設定目標,然後堅持
像是我在書中分享的,之前我花了 6 年,存到 300 張中信金(2891),其實現在已經變成 400 張了,運氣很不好的,最近半年金融股的股價不振像是富邦金(2881)的股價,最慘時打了 5 折,中信金也從 24 的高點,跌到現在的 17 元,這一陣子,相信很多買進金融股朋友,也是飽受煎熬,我要在這邊強調一件事情,我們這些『所謂的投資專家』也是人,我們不是神仙,也沒有辦法預測未來的股價,如果我知道股價走勢,我也不用上班跟寫書賺錢了。
所以......如果各位朋友看見書上、網路上、報章雜誌上…有「所謂的投資專家」在談論股票時,請你要仔細評估一下,不要隨便跟著買進股票請注意,畢竟是你自己的錢,一旦你『自己決定』要買進股票,請你一定要「自己負責」,因為「所謂的投資專家」並沒有叫你買進,而且你賺錢之後也不會分給「所謂的投資專家」,那麼憑什麼賠錢,就要怪罪「所謂的投資專家」?
為什麼不要跟隨「所謂的投資專家」一起買進股票
答案在於時間跟成本
- 時間:我堅持了 6 年的時間,買進 300 張中信金,當股價跌到 10 元時我仍然堅持買進,然後歷經 6 年的除權息,我的持股成本便不斷的降低,可是一般人看見我出書後,再來跟單買進並沒有經歷過這 6 年來,「逢低勇敢買進、除權息降低成本」的過程,你的持股成本一定比我高,當然你賠錢的機率一定比我高
- 成本:我是持續 6 年「逢低勇敢買」,所以我買在 6 年的平均低點,而且我領了 6 年的現金跟股票股利,我的成本又更低,況且我又是靠「其他公司的股利」來買進的成本就是接近零了,所以不管股價怎麼跌,我依然老神在在因此,儘管股價從 24 下挫 17 元,我依然不會賠錢。
但是在 24 元買進的朋友呢?
我只能說股市永遠有風險,風險就必須要自己去承擔,但是請你看看我上面寫的 2 點,如果你知道我為何不會賠錢相信只要時間到了,你也可以開始賺錢,不過我還要請問各位一個問題,我是堅持買進並且存股了 6 年才開始賺錢,如果你只是買進了幾個月、一年你就想要賺大錢,那麼你的功力一定比我還要厲害,也就沒有必要跟著我買進股票了!
囉唆了這麼多,結論還是一個不要隨便跟「所謂的投資專家」一起買進股票,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人家辛苦的那一段過程,白話文一點,如果你想要在中信金上面賺到錢,請先跟我一樣堅持 6 年吧!後面要來說的是,不敗教主下一個存股計畫,不過還是要請你自行判斷,絕對不要隨便跟著這樣做,畢竟你賺到錢也不會分我,所以賠錢也不要找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如何開始存股計畫?
我現在要分享的「四年存 1,000 張第一金(2892)」也只是我自己的存股計畫。請各位記住,我們每個人的收入、資金來源、經濟壓力…,通通不一樣,所以千萬不要隨便跟隨「所謂的投資專家」最後就是,以後我不會再說自己買了多少張股票了,還是要避免大家來跟單。所以「四年存 1,000 張第一金」只是一個「計畫」喔!至於往後我有沒有在執行?也只有我自己知道而已。
有一回我在社團上課學生問我未來要存哪一支股票,因為我上課時是用第一金(2892)作例子,說明什麼是好公司所以我也隨口跟學生說「就一年買 200 張第一金 4 年之後就有 1,000 張了」來看看原因吧:
1. 好學生的特質:
先看看最近 10 年的營運表現
(CMoney 編輯部製表)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最近 10 年的 EPS 都是正的,表示公司每年都有在賺錢,買進過去 10 年都有賺錢的公司,未來 10 年賺錢的機率也會比較高,再來看看公司面對不景氣時的應變能力又如何?
在 2008~2009 年金融海嘯肆虐的期間,一樣有獲利,就表示公司的體質健全,有能力度過大災難,而且在金融海嘯結束之後,EPS 從 2010 年的 0.44 元逐年穩定上升到 2016 年的 1.55 元,也就說明公司可以抓住景氣自低點反彈,持續賺進更多的錢,從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第一金確實具備好公司的特質,他可以持續賺錢,並能夠安渡金融風暴!
2. 善待股東:
股東要如何分享公司經營的成果呢?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股利」!有些惡意掏空的公司,儘管獲利不錯,但是假借一大堆的理由,只有配發一點點的現金股利或是只有配發股票股利,萬一發生不法掏空的情事或是公司的營運往下,股東的損失就會很慘重。
反觀第一金屬於公股行庫,不可能發生掏空,而且年年配發股利給股東,股東拿到股利之後,就可以拿去買進其他的資產,創造更大的財富,我在存股票時,很重視股利(現金+股票),股票股利就是直接的繁殖;現金股利也可以持續買回股票,因此股票的「張數」就會越存越多!
3. 不可能倒閉:
存股票最怕辛苦存了很多年也存了很多張,可是公司卻倒閉了,不就是白忙一場嗎?第一金是公家銀行,有政府掛保證,如果連「公家銀行」都倒閉了台灣應該也完蛋了,我想你就算有再多的房子跟黃金也沒有用,因為我都是長期存股,所以當然偏好不大可能倒閉的公司!
複利累積!
巴菲特說投資股票就是滾雪球,「股利」就是讓雪球持續滾大的材料,切記在領到股利之後絕對不要很開心的拿來犒賞自己,而是要很堅持的把股利持續投入,存股票最難的還是預估往後幾年的股價以及股利,很大的成分是要用猜的,因此我用去年的股利(0.7 元現金 + 0.65 元股票)以及 17.4 元的平均股價,來當作「預估」的基礎。
每年領到現金股利之後,都用 17.4 的價位買回第一金,假設在每年初都買進 200 張的第一金並參與除權息,首先來看看第一年,買進 200 張的試算的結果吧!可以發現除權息後多了 21.05 張。
(CMoney 編輯部製表)
那麼持續四年的成果呢?
除權息之後竟然累積到 1,033.81 張,其中只有 800 張是自己買進的有 233.81 張是第一金「自己繁殖」的!
(CMoney 編輯部製表)
首先來看看 1,033.81 張的第一金有何好處呢?如果維持一樣的股利(0.7 元現金 + 0.65 元股票),每年可以領到 72.37 萬的現金加上 67.2 張的股票(價值 117 萬),股利總值為 189.3 萬,平均一個月是 15.77 萬,上面的計算看起來頗令人心動啊!如果我真的認真存第一金每年乖乖的買上 200 張,4年後每個月就多了 15.77 萬的收入,可以安心退休、回家養老了!當然,上面的計算都是預估的有可能高估(但是也有可能低估)就算我保守一點來計算!
假設 4 年後第一金股本太過膨脹,無法再配發股票股利
由於過去 10 年,每年平均的股利總值(現金+股票)為 1.157 元,再打個折就算每年只有配發 1 元的現金股利,1,033.81 張一樣可以領到 103.38 萬還是可以讓我安穩退休!
創造現金流!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我繼續認真存 4 年股票,就有機會每年創造超過 100 萬的股利現金流出來,實在是很吸引人!「現金流」就如同金蛋一般,如果你有一隻會天天下金蛋的金雞母,你還會窮嗎?對我而言「現金流」才是王道,我接受過不少的記者訪問,很多記者很喜歡問
「你的年報酬率是多少」
因為讀者很喜歡看這種答案,可是我偏偏回答不出來,因為我從來不計算報酬率,我的股票都沒有賣出,股價又起起落落的,計算出來的報酬率怎麼可能準確呢?
我喜歡用店面來說明投資的概念
假設你買進 2,000 萬的店面,每年收租金 100 萬,這時候的報酬率就是 5%,一旦房價上漲,店面變成 2,500 萬了,數字上面賺了 25%,可是沒賣掉的話,你也看不到錢,每年一樣領 100 萬的租金!好的股票跟店面其實差不多,所以我在乎的還是每年的「股利現金流」,至於股價的漲漲跌跌,股票總市值的增增減減,我反而不會去重視!
為何我這樣重視「股利現金流」
因為它可以幫我持續買進好股票
每年要買 200 張第一金,需要 300 多萬,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但是因為我有穩定的工作,存了 20 年的股票資產又一直貢獻股利給我,而且我還有版稅可以拿,將薪水、股利、版稅三者加起來,再加上節儉一點過日子,我就有能力一年買 200 張第一金!
而且,在 4 年之後,1,033.81 張的第一金每年又會產生 100 多萬的股利現金流,又可以讓我買進更多的股票。所以,下一個「存 1,000 張」計畫,不再需要 4 年了,而是只要 3 年,反正每當我存完 1,000 張之後,這 1,000 張又會幫我存下一個 1,000 張,結果是「越存越快」,這就是投資的「複利」也就是「等比級數」的威力了。
投資股票的奧義其實很簡單
就是持續買進好公司,靠股利不斷的繁殖,最後就會累積很多很多的好股票,然後產生很大很大的股利現金流!往後的人生,怎麼可能會窮呢?但是,對於一般資金不多的投資人而言,還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必須要持續 10 年、20 年、 30 年的不斷地節儉、存錢、買進好股票,畢竟不可能一步登天,錢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但是我相信,只要持續買進好公司的股票,堅持下去,未來的你還是會有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