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便當有蟑螂照吃、忙到沒朋友…工作賣命換來猛爆性肝炎!陶晶瑩:我得學著和「急病」說再見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 2017-10-13 16:32
  • 更新:2020-11-16 08:27

陶晶瑩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已經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我染上了躁症。

倒不是正式地被醫生診斷、宣判,

而是自己和周圍的人感受到的那股壓力。

經紀人以為是工作壓力造成,

她們卻不知道,其實只有在談工作時

我的狀態是平靜的。

 

當這個工作被排入行程時,我就開始焦慮,

越接近工作日越嚴重。

真的不記得是什麼時候變得如此急躁,

應該是進入這個娛樂圈以後。

貴圈啊,真是操碎了我的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陶晶瑩

 

原以為 簽了唱片合約後

生活會有不同的變化

首先,第一場苦難便是

大一簽了唱片合約,

一直讓我等到大四才發片。

那時我不過是個大學生,

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網路、

沒有社群媒體的大學生。

日子就是上課、趕公車,

和同學騎機車上貓空、去動物園。

所以,簽了唱片合約真是件大事,

感覺生命突然變成金色的,

感覺在我面前的是一座

浮在雲端的大城堡,一段奇幻旅程。

 

同學們聽說了這樣的事,

又聽說我成了張雨生的同門師妹,

眼睛發亮地將我團團圍住,

七嘴八舌地詢問著、好奇著,

彷彿她們的同學就要一炮而紅,

變成大明星。

這樣的情形並沒有維持太久。

單純的我們,

並不了解演藝圈的節奏和生態,

我們的想像很簡單︰

簽約、出唱片、上電視、紅。

 

實際面是,

我一等就是三年

同學們興奮的程度慢慢減低,

從「你什麼時候要發片?」

變成「你真的有要發片嗎?」那時,

我最大的壓力便是同學的眼神。

他們從好奇、羨慕,到懷疑,

然後漸漸忘了聊這件事。

他們大概覺得我在騙人,

而我,也覺得自己受騙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每個月,

我都換了一把零錢。在學校側門旁,

一排餐廳的騎樓下,打著公共電話。

 

每個月打去詢問 發片消息

答覆都是:下個月

那電話是淡藍色加上銀色線條,

胖胖的,如果不是心情低落,

它應該有些 Tiffany品牌的優雅可愛,

但在記憶裡,

我撥著公共電話的畫面,都是黑色的。

有時候我一個人撥打,有時候有同學陪。

我打給簽約的製作人,

他說,快了、快了。

後來,他說,應該是下個月吧。

 

 

第一年我是相信的,

所以掛了電話我是雀躍地離開。

後來,每個月我都被告知是下個月,

這樣聽了兩年,二十四個月之後,

我才算有一點點了解這個行業。

 

在此刻回憶起那些等待,

主場景就是那幽暗的長廊,

和那具公共電話。如要仔細想,

應該是從意氣風發到憤怒不解,

然後一定摻和了自我否定、重重的打擊,

生活像是從準備要飛的狂喜暈眩,

到希望落空的怨懟和自我放棄了些什麼。

 

進演藝圈後才發現,

自己根本 什麼都不是...

多年後,進了演藝圈才知道,

我當時簽的是製作公司,

不是唱片公司 in-house。

唱片公司面對的是不同的經紀公司、

製作公司推出的新人名單,

他們會看中較有潛力,

或是較符合當時商業市場的來發片,

更遑論他們還有自己簽約的

重量級歌手要定期發片。

 

多年後,我看到唱片公司主管

牆上的大白板才了解︰

上面一個個大牌的名字,

寫著何時拍 MV、

何時要上那個最熱門的綜藝節目,

他們的名字是在軌道中的巨星,

有的是太陽,有的是金星、水星。

而我,連冥王海王都不是,

感受不到任何引力,

我被遠遠拋在外太空,

不過是那億萬繁星的小亮點,

寂寞地漂浮著。

 

外表非主流美女,

只能靠 努力表現被看見

等到大四下,

終於進錄音室,唱歌、發片。

又因為不是大家眼中的美女,

所以,只能當一個被奚落的丑角。

我拚命搶話、搶發言機會、搶鏡頭。

立刻就被亟需新人的主持界網羅。

第一個合作的大哥是倪敏然先生。

他對節目很有想法,

一想到立刻就要做,

常常激烈地與工作人員溝通,

那時飛進我世界中的爭吵、對立,

和三個字或以上的髒話,

撼動了我的宇宙。

 

 

第二位合作的大哥是曹啟泰先生。

他的嘴巴總是連珠炮似地沒停過。

一開機,他叭啦叭啦地串流程、

介紹獎品,當時,我們從中午到晚上,

一天可以錄遊戲節目《好采頭》五集。

下了節目,啟泰哥還是不停地講——

講他的老婆小孩、他的人生、

他的婚顧公司,和他起了幾個會。

 

第三位合作的大哥是徐乃麟先生。

一樣是個人未到聲先到的急性子。

常常在化妝室就聽見他由遠而近的︰

「快!快!快!」

這三個字搭上他拍手掌的節奏,

像極了清晨批發的漁市場,

節奏刀起刀落之間,生意成交。

 

「搶快」的工作態度

就連便當有蟑螂 也照吃不誤

我後來的幾年也常常用

乃哥的節奏說快!快!快!

或許也不用催促,因為沒有多久,

我就做起現場 Live直播。

下午 5:30播娛樂新聞到 7:00,

然後趕去廣播,做另一個現場,

8:00~10:00的直播。那是一段沒有朋友、

沒有人生,只有工作的日子。

常常趕得連好好吃個便當的時間也沒有。

一次,發現便當裡有隻小蟑螂,

只能先把它挑開,

然後不吃那個格子裡的菜,

仍然把便當吃完。

因為我連去找一份新食物的時間也沒有。

 

急性子 卻急出病,

試著放鬆自己、不給別人壓力

我要上現場了啦!快快快!

於是,工作人員遞資料慢了我急,

新聞還沒剪好我變臉,

每天急的下場是——猛爆型肝炎。

躺在病床上,

我被迫思考人生的輕重緩急,

那時的生死交關嚇醒了我,

因為,我才三十歲。

出院付帳單時,看著那數字,

可以換算成無數峇里島陽光燦爛的日子,

或是紐約、倫敦、巴黎看不完的秀,

我知道我人生接下來的選擇了。

 

 

後來,我盡量不急,盡量開心。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我只是把那份焦慮內化,不讓別人看出來。

不想影響別人、不想給周遭工作人員壓力。

於是我在等待的小空檔玩「Angry Bird」,

看那橫眉豎眼的鳥兒比我還氣,

心裡便好受一點。或者玩「Candy Crush」,

消糖果,一排排、一列列,

兩眼發直,忘記時間。

要是大一點的空檔,我就去附近的商場,

什麼「Z」牌、「U」牌、「F」牌、

「B」牌、「G」牌的快速時尚都逛,

翻翻看看,好過在棚裡枯坐。

 

充滿等待的演藝圈,

對我來說 是種折磨...

遠一點的人看不出來我心裡急,

近一點的人還是感覺得到。

經紀人、助理怕我不開心,

下載夯劇讓我看,準備零食、泡麵開趴,

有時候甚至在後台布置了微微酒精、

各種水果酒,讓等待變成了姊妹聚會。

等待本來就是人生中必定會遇見的事,

在演藝圈更是充滿了各種磨人的等待。

等太陽等海浪等霧散、等飛機過

等垃圾車走等火車來、等遲到的大牌、

等弄錯的道具、等沒出現的導演……

 

通常若是不可控的意外,

我的心是平靜的,無奈地接受著。

但若是因為不專業的因素,

我的心就開始不平靜。

先是驚訝於看見的荒謬,

內心小劇場在海邊的大石頭上對天大喊︰

「為什麼?為什麼?」

然後有一群憂國憂民的文青圍坐一桌,

討論這個圈子人才流失到底有多嚴重,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云云。

 

工作上等不得,

對待家人朋友卻 充滿耐心

最後,心急如焚的母親登場了,

這樣就不能接小孩了,

荳明天還要考試,誰幫她複習?

然後就山洪爆發。然後就想著退休,

去種田、去看雲看海啊什麼的。

但奇妙的是,在私領域的我,

卻有無比的耐心。

對孩子、對老公、對朋友。

公和私的我,在兩個極端的狀態。

 

工作時,像高鐵、像殺手。

追求速度、效率。回家後,

像是在南洋路邊米粉小攤旁悠閒的狗,

時而懶洋洋,時而追逐著雞,

或向小孩搖尾巴。

是我把演藝工作看得太簡單

所以無法接受無盡漫長的等待?

是否我仍像當年的那個大學生一樣,

不了解體系的龐大運作

只著眼在自己的小環節?

抑或是演藝工作充滿了如此不得不的等待?

 

(中略)

 

 

各種惱人的等待

就是演藝圈的生態

我看過眾家一線演員等臨演的情形,

因為劇組不肯多花錢,只發臨演來半天,

但眾家演員早已把前面戲分演完,

執行製作說,那你們聊聊天等臨演吧!

也聽過拍了一整天的臨演覺得太累,

一群人開始吵鬧要走人,

最後甚至報警的鬧劇。

也有節目準時開錄,

卻因為送道具的人睡過頭,全棚空等。

還有遲到慣了的美豔女星,

好不容易只遲到半個小時,

正當節目組暗自慶幸時,

那女星開始補妝,一補,

就補了兩個小時。她的妝好了,

我們的妝全等花了。

 

也碰過製作單位發我六點通告,

因為江湖傳聞他們很會延遲,

當天也有一場日本大師的音樂會,

我心存僥倖地問製作人︰

「可以晚一個小時嗎?」

製作人斬釘截鐵地說︰

「今天一定會準時!一定要六點到!」

悻悻然把票送給朋友去聽。

那朋友聽完整場,再加上安可曲,

然後很有良心地來棚裡探班,

發現我還沒錄影。

那天原本六點的通告,

一直到半夜十二點半才開錄。

 

等到變成 老鳥後,

我開始改變這種「等待文化」

經過這麼多摧殘後,我發誓,

只要我長大,一定要減少這種事發生,

一定不讓工作人員或其他藝人

在棚裡浪費生命、虛度光陰。

憑什麼讓不專業影響專業?

但人性是很奇怪的,

積習難改、積非成是。

電視台內的工作人員

習慣了過去的工作節奏,

有些人一開始還會私下抱怨︰

「錄那麼快幹嘛?

連抽根菸喝咖啡的時間都沒有……」

 

但這種高鐵速度一上軌道,

怨言變成了驚喜的贊同︰

「哇!下班了還可以和家人吃晚飯!」

或是「下班了還可以去玩欸!」

 

 

不能改變的時候,

就學著忍耐、演出「不焦慮」

於是,在能力範圍內我加緊速度、

提升效率。在我還是得無盡、

無意義地等待時,我練修養。

看劇、寫書、練字、聊八卦、

看書,也順便練演技。

演我很快樂、演不在乎,

演了解這就是演藝圈的常態。

我的演技很表面,

所以遠的人看不出來我的焦慮,

近的人還是感覺得到。

 

我以前看過大哥級主持人

打或踢工作人員的,

這麼比起來,我還算忍得不錯。

不過我還是不聰明,

畢竟有些人還是察覺得到,

可見我壓的還是不夠深。

就不能微笑優雅地說,沒關係啊!

大家加油哦!臣妾做不到啊!

可能是那忿忿不平的種子已深埋在心裡。

為什麼不專業可以影響、干擾專業?

每個人對職業道德的要求不同,

又或者,這已經不只是工作心態的問題,

而是人生哲學的問題?

 

體諒

體諒別人偶有的風雨;

體諒別人驚慌時的不知如何判斷;

體諒他人正在學習;體諒他人力有未逮。

如果可以溫柔地等待孩子的嘗試錯誤,

那麼,也應該這麼對待別人的孩子。

學,我也正在學。學著和我的躁,說再見。

 

 ╳!為何我又站在雪地上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得自己:

 

本文摘自《停止抱怨的人生》

作者:陶晶瑩 / 出版社:圓神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ally )

( 首圖來源 / 陶晶瑩 臉書 )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你的目光曾經停駐過的書,就是你想拓展的 視野。 書是活的,圓神出版 是你打造美好生活的提案家。 圓神書活網 : http://www.booklif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