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你的退休保險保障足夠嗎?
年金改革紛擾不斷,
讓許多人憂心未來退休金是否會縮水?
從保障老年經濟安全的角度來看,
台灣民眾未來可能面對更大的長壽風險挑戰。
台灣的老化指數在去年 2 月已正式超過 100,
顯示老年人口開始超過幼年人口,
也因為少子化因素,
使得我國人口老化速度比其他國家更快。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的老年人口比率到 2018 年就會超過 14%,
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更會在短短 8 年後的 2026 年
衝破 20% 進入「超高齡社會」。
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每年增加 0.13 歲,
老人每年平均醫療費用是一般民眾的 3 倍,
而台灣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人口每年增加 20%,
但目前我國商業年金保險保費收入占
壽險整體保費收入卻不到 10%,
尤其長期照護保險更是不到 1%,相較於其他國家,
台灣在個人退休保險保障部分真的是嚴重不足。
高齡社會所衍生老年經濟問題
有 3 大面向:
老人經濟生活的安全、
醫療費用的增加以及長期看護的需求等。
但台灣民眾對於這些長壽風險
似乎都沒有完善的準備,
以下是國人退休保障規畫常見的 3 大迷思:
迷思 1 退休金靠政府給的就夠了
過去許多民眾都認為,政府不會倒,
退休金靠政府給的就夠了。
但這次的年金改革讓大家清楚地了解,
政府的財政困窘與台灣人口結構改變,
將使未來的社會保險與
退休基金財務問題越來越嚴重,
因此退休金絕不能只靠政府。
迷思 2 太晚開始規畫退休與醫療保障
台灣的民眾都在步入中年以後,
才想到應該開始做退休儲蓄與保障規畫,
但太晚開始退休理財或購買老年保障保險,
會使購買成本增加很多,甚至有被拒保的風險。
迷思 3 忽略長期醫療照護需求
國發會報告指出,
到 2031 年台灣失能人數將到達 90 萬人。
而根據國內研究報告推估,
台灣民眾需要長期照護的時間約 7.3 年,
長期醫療照護平均費用約每月 3 萬至 7 萬元。
未來長照需求將會明顯增加,
目前有 6 成的失能老人都靠家人自行照護,
長照機構已有供給不足現象。
民眾如果真的想要規避長壽風險,
必須提早進行退休保障規畫,
並透過購買年金險、
長期看護險及老人醫療保險提供適足的退休保險保障。
長照問題加劇,
一定要優先做好準備!
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