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台灣有一個產業 ...
✔ 高毛利、高入門門檻
✔ 外銷連 15 紅,每年均呈正成長
✔ 台灣 2 大廠,排全球第 5 名
✔ 許多科技大老都轉投資它
台灣有哪一個產業符合上述 4 點?
答案就是:隱形眼鏡
每年毛利率最少有 40% 以上
隱形眼鏡屬於二類高階醫療器材
沒有政府許可,產品不可能上市
研發加上審查時間,最少也要 5 年
所以產業的入門門檻相當高
2001 年開始,連續 15 年正成長
就連全球經濟最嚴峻的金融海嘯時期
台灣隱形眼鏡的出口都是 2 位數年成長
「小鏡片」打敗不景氣,年年繳出亮眼成績!
全球隱形眼鏡主要被 4 品牌壟斷
1. Johnson & Johnson 嬌生
2. CIBA Vision 視康
3. Bausch Lomb 博士倫
4. Cooper Vision 酷柏
那台灣哪兩家大廠排名第五呢?
答案就是:生技股王 精華光(1565) 與 金可-KY(8406)
(去年全球市佔率-精華為 2.7%;金可為 2.9%)
大立光 → 星歐光學
光罩 → 昱嘉科技
和碩+景碩 → 晶碩光學
明基+佳世達 → 明基材
應華+能率 → 精能光學
這 5 組例子都是 近幾年 ...
轉投資 隱形眼鏡 的科技大老
以上 4 個簡要重點
你有看懂人人為何搶吃
「隱形眼鏡」這塊大餅了嗎?
接著文章將更仔細的介紹:
✩ 隱形眼鏡究竟有多大商機
✩ 龍頭 2 代表-精華 & 金可
✩ 近年加入的科技大廠們,可吃到餅嗎?
✩ 精華 & 金可的綜合評估
我們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不錯過產業深度好文,趕快加入研究室
與各路高手一起討論》CMoney 產業研究中心
正文繼續 ...
✩ 隱形眼鏡究竟有多大商機
上圖為台灣近 10 年眼鏡銷售額
隱形眼鏡:爆炸性成長,年年繳出亮眼成績
一般眼鏡與太陽眼鏡,表現平平
反觀隱形眼鏡,每年皆有爆炸性成長!
不管是商機,還是成長空間,皆是三者之冠
2016 年續創高,全年銷售額逼近 120 億元
✩ 龍頭 2 代表-精華 & 金可
在隱形眼鏡產業鏈中
精華與金可屬於「中游」的製造商
隱形眼鏡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聚合物
製造商要先和「上游」的供應商購買原料
取得原料後,製造商才開始生產隱形眼鏡
完工後,製造商會交貨給「下游」的通路
例:代理商、驗光師、醫師、眼鏡店等
兩家公司 105 年營收皆是正成長
精華 → 成長 10.2%,合併營收 64.5 億元
金可 → 成長 7.2%,合併營收 65 億元
雖然兩家公司都是隱形眼鏡的製造商
但他們著墨點跟經營策略不太相同!
1986 年成立的精華
是台灣首家做隱形眼鏡代工的廠商
1994 年在荷蘭設據點,開始外銷海外市場
2003 年推出自有品牌【帝康】
目前精華全球市佔率為 2.7%
營業比重:100% 隱形眼鏡鏡片
主要銷售地區:79% 亞洲、11% 台灣、9% 歐美
1995 年金可收購美國 Hydron
從此打入中國市場,開始在各地設廠
2003 年生產隱形眼鏡護理液
2010 年收購永勝光學,回台中設廠
靠著雙品牌策略-海昌+海儷恩
金可目前是中國市占冠軍,贏過歐美大廠
目前精華全球市佔率為 2.9%
營業比重:76% 隱形眼鏡、24% 護理液
主要銷售地區:80% 中國、13% 台灣
✩ 近年加入的科技大廠們,可吃到餅嗎?
看好隱形眼鏡的龐大商機+超高毛利
大立光、光罩、和碩、景碩、明基、
佳世達、應華、能率等多家電子大老
紛紛加入戰場,轉投資這塊大餅!
但隱形眼鏡市場,有這麼好進入嗎?
2 大難關,必須先克服 ...
(1) 難關 1:僅剩不到 10% 的市場
雖然隱形眼鏡逐年成長,商機龐大
但歐美四大品牌已吃掉 90% 的餅
1. Johnson & Johnson 嬌生
2. CIBA Vision 視康
3. Bausch Lomb 博士倫
4. Cooper Vision 酷柏
(2) 難度 2:領到藥證才能販售
依藥事法規定,隱形眼鏡屬於二類高階醫療器材
必須先取得許可證,產品才能上市販售
研發加上審查,最少也要 5 年時間
公司的口袋要夠深,才經得起等待與考驗
✩ 精華 & 金可的綜合評估
綜合以上,兩家都是非常出色的製造商
深耕隱形眼鏡多年,有代工單+品牌
兩檔都這麼穩,我該選哪一檔投資呢?
精華跟金可相比,精華營收穩健,配息也高
但兩者相比,金可的未來發展,更另人期待!為什麼呢
答案就是:13.79 億人口的中國市場
金可深耕有成,已是中國隱形眼鏡霸主
中國近視人口達 6 億,但絕大多數都配戴眼鏡
這代表:隱形眼鏡在中國滲透率仍低
市佔第一的金可,未來發展不受限!
❀ 貼心體醒投資人
此文僅是產業分析,並非投資建議
不錯過產業深度好文,趕快加入研究室
與各路高手一起討論》CMoney 產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