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退休自選
你是 96%的冷感一族嗎?
退休議題從來不是新鮮事,
但今天談它,絕不是冷飯熱炒;
因為,加了「自選」兩個字,
對所有人而言,可能都會產生自我認知的衝撞。
講得殘酷點,你可能非常不了解自己,
你可能只會等待別人替你做決定。
這不是空口說白話,筆者從第一個推動退休金自選的
私校退撫儲金管理中,深刻感受到:
我們往往只是一群隨著系統運轉的肉身機器人;
所以,當有一個新的制度進來,有超過九成的人無感。
比對到私校退撫自選,就有 96%的人是消極被動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藍老師 退休金自選的活廣告
最近,筆者在廣播節目「創新一百」中,
訪談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藍玉珠,
她被教育部私校退撫儲金監理委員會執行秘書
賴俊男視為活廣告。聊天過程,筆者發現:
身形嬌小的藍老師,不只是活廣告,
對推動私退休金自選而言,她簡直就是十足的超級馬達。
根據個人可承擔的風險屬性,
私校退撫制度,將私校教職員區分為:
「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
選擇「積極型」的藍教授,
拿著自己的投資組合績效表,秀給周遭的同事看,
還鼓勵他們改選「積極型」。
因為從今年開始,「保守型」的績效截至 7月21日為 0.50%,
「穩健型」有 3.15%,「積極型」則達 5.93%,
原因是年初以來,投資市場呈現多頭走勢,讓「穩健型」可以趁勢表現,
將「保守型」的績效,狠狠地拋在後頭。
若從退撫儲金成立截至 7月21日來看,
「保守型」的落後情況就更明顯了,績效只有 7.44%,
而「穩健型」高達 24.81%,「積極型」也有 23.29%。
新制推行 雞同鴨講
新制推行,比想像中困難;
因為,我們的社會,比你想像中安定,
每個人在設定的架構中運行。
所以,親身參與私校退撫自選的藍教授,
聊起過程,打牆的事,還真不少:
有的教職員,碰到密碼設定,就被打敗了,一敗就是三個月;
有的同事,被自己的風險屬性給搞亂了,
在保守、穩健、積極中,繞不出來…….;
賴俊男執秘更曾說,有的私校教職員在校園裡
聊起私校退撫自選「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
有人還誤以為是談論血型,忙著答腔:我是 A型啦!
談起可愛的同事,開朗的藍老師笑翻了。
只是,她提醒,從「保守型」、「穩健型」、
「積極型」表面的名稱,也容易對組合內容產生直覺的誤解;
其實,「積極型」的組合,並非全是風險較高的股票,
它的股債比是:6比4,「穩健型」則是:4比6。
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名稱而嚇得不敢嘗試,那樣的話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