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林芮緹
最近剛好是高中生升學考試放榜的時候,
也想當然又是一陣追捧
「某某高中生考上明星大學/科系」的時候。
而這次媒體記者採訪
一名考上台大醫學系的建中趙文傑同學,
事後在 PTT 八卦版上遭爆料
其實是有人假扮成趙文傑接受採訪,
表示是「因為趙文傑要在教室打 LOL,
所以才穿趙的制服去接受採訪。」
繼續看下去...
網友諷刺:記者做太多假新聞
所以現在 都不會查證
消息一出,網路上立刻一片對記者的嘲諷,
嘲諷媒體平常假新聞做多了不會查證。
而根據該名假扮 趙文傑的學生臉書貼文 ,
最後該名記者也遭到記過處分:
首先,學校基於信任學生,
媒體基於相信學校,
並沒有嚴格檢驗我的身分。
然而在我假冒接受訪問成功之後,
被輿論檢討的是學校行政的不夠嚴謹
以及記者無實事求是的專業。
更甚的是,
聽說採訪我的記者
因新聞作假已被或 將被記過處分,
處在將被解雇的狀態。
對媒體的嘲諷 記者超不爽
媒體人盼:這位學生 別來媒體求職
而社群對媒體的嘲諷
也惹得不少記者很不愉快,
壹電視採訪中心副主任蔡又晴
就在臉書貼文上諷刺:
這些批評,
身為社會上蠢笨之輩的記者早就該習慣,
不過這位高中生自己申請的學校是政大傳院,
或許未來也有志成為記者,
大概是想先測試記者,
看看記者有多蠢,
事實也證明記者果然不如他聰明伶俐。
其實我們小廟請不起大和尚,
這位同學這麼優秀,
千萬不要來傳媒求職,
不但浪費他的寶貴時間,
也實在太屈就,想到他未來如此璀璨,
真的不值得來這個人人喊打的環境,
希望他一定要好好努力,
找一份可以抬頭挺胸的工作。加油喔!
整件事建立在 道德上的互信
因為根本不可能 拿證件檢驗身分
我想先替媒體,
或者說那位記者平反一件事情,
查證的確是媒體的職責,
但這整起事件完全是建立在一個道德上的互信,
應該沒有人會特別要求學生拿出雙證件驗明正身
(如果有的話那就真的完蛋了把學生當賊,
是活在戒嚴嗎?),
媒體到處採訪可能也未必有校方人員如影隨形
——學生換人大概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一件事吧。
而站在媒體的角度,
非常能夠理解如今媒體業名聲越來越低落的現實,
眾人脫口就是「記者智商三十」、
「霉體不意外」的那份辛酸,
對於蔡主任的憤怒,
是完全能夠同理的。
但就因為這群建中學生
徹徹底底打了 傳統媒體一巴掌,
結果媒體就開始責怪學校、責怪學生,
甚至憤而給記者記了過
(平常寫了一堆錯誤訊息的新聞可能連道歉都未必有),
最後學生道了歉,
還讓堂堂一個媒體前輩放話
要封殺這個學生。
媒體人想要 封殺學生
比採訪錯人 丟臉一百萬倍
欸,這反應會不會太大了點?
這比採訪錯人還丟臉一百萬倍。
我們不知道周同學在一開始被截圖的
「因為趙文傑要打 LOL」
還是「目的是要讓這個採訪有些不同於以往的制式問答,
並讓周圍的人看到一件新奇的事」
何者為事實(畢竟已經是事發後的道歉文),
高中生確實仍可能不知輕重,
玩笑話也覺得甚無所謂。
但不論如何,謝謝這群建中學生,
徹徹底底嘲弄了每次放榜
就要去製造明星故事、
寫下那些跟「懷念死去阿公阿嬤」
八股作文一樣 酸腐報導的媒體惡習。
媒體的標準在哪裡
為何整天「造神」
究竟報導這種題材的初衷是什麼?
選擇採訪的標準是什麼?
促進了什麼公共利益?
反正不過是繼續製造一個個的好學生樣板故事、
考上醫科一定初衷都是為了家裡生病的爸媽
或是替窮困的家裡爭一口氣云云。
就算學生說實話,
聽起來不夠「juicy」就不會採用。
(也不能替學校打廣告,嗚呼哀哉)
那學生到底為什麼要心甘情願接受採訪?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場假掰的戲。
更何況考上台大醫學系、滿級分又如何?
當然還是很厲害,
但是只有這些考上的孩子才是值得報導的天才,
其他人都不值一提嗎?
那麼真的不要再感慨台灣教育為何總是失敗了,
直到 2017 年我們的社會還在歌頌著菁英至上、
用成績綁架我們孩子的腦袋,
灌進僵化他們思想的「升學主義」。
謝謝建中學生們戳破了
台灣媒體迂腐的假面具,
這比什麼都有價值。
文由 報橘 授權轉載,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宛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