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當沖降稅案業
已於 4/11 (二) 在立法院三讀通過
其實這個國人目前來看還頗有爭議的法律案過關
這邊雖然筆者是正面看待 姑且不論功過
我們先只討論這個已確定的政策帶來的變化
減稅政策是台股幾十年以來首度突破格局的改變
對股市正面的影響,必會使得當沖這個詞成為大家觀注的焦點
交易熱絡是健康股市裡重要的一環
而當沖週期短的特質,對股市想一窺究竟的人
亦是一個低門檻進入觀摩的方式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當沖族不僅將成為一門新興的行業
更是一種新的社會現象
原本未降稅前,因為當沖的交易成本過重
會讓市場對當沖這一方面無法有好的期待
那時去守這塊園地,會讓大部份的人徒勞無功
讓利產生這個行業是各國股市汰弱留強的必經之路
期望社會不要對它有所誤解
直至 2016 年年底
國內股票現貨還是一直存在交易稅過重的問題
當沖族在股價的爭奪上背負著交易成本的劣勢
始終沒有太多人在這個領域穩穩地獲利
在原先的稅率下,很難說服其他人當沖是好做的
就好像在打一場不公平的戰爭
這個行業之所以無法成形,也是因為很難輕鬆地獲利
那麼到了今年又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這個行業如果因為交易稅制的改變而得利
光這 千分之一點五 的利多程度
足以讓它發展興盛,進入者得到滿意的薪資而使職缺激增嗎?
以下把真實的數字與數字推論的合理邏輯提供給您:
2016 年底上市櫃的平均交易量加總大約每日 970 多億(上市 760+ 上櫃 210)
假如 2017 年因為降稅而讓交易量增加到平均 1200 億(其實一定不止)
原本稅率以 千分之三 計算,政府每天可收到稅收 3.6 億(1200 * 0.003)
一個月平均 22 個交易日可收到 79.2 億(再度提醒這是以 1200 億來算)
而今年因為當沖交易稅下降緣故
台股當沖交易比例由原本 16% 提升到 25%
(比例絕對不會那麼低,這裡只是先低估)
那麼就等於政府的這個稅改
每個月在原本稅收的 25% 裡降低了 二分之一
提供了 79.2 * (25%) * (1/2) = 9.9 億的利多給當沖這個產業
這將釋出多少個「當沖操盤人」的職缺呢?
假設一個初學一年內的新手每月有 8 萬的薪水(獲利)
將會提供超過 10000 個工作機會(9.9 億 / 80000=12375)
已經比聯發科員工人數還多 5000 人,接近宏達電的員工數了
因此我們現在要做的事就是趕快練一點技術
先行卡位,而不是等到當沖最大的緊箍咒拿掉後
獲利變得更容易、收入豐厚的人變多了,才後知後覺的發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
原本一個操作者一個月要交 16 萬的交易稅
(假設一天買賣各 250 萬,則證交稅一天就要 250 * 0.003=7500,22 天剛好 16.5 萬)
因為稅很重,操作後的進出價差剛好被這些稅吃掉
換句話說,在目前 千分之三 的稅率下
只要能把單做到打平,甚至小虧都沒關係
一旦稅率降低,很快就能感受到政府對這個行業的幫助
當沖稅降,可能會有新產業崛起
政府提供資金來讓人口就業參與本來就是政策上對的抉擇
現在對協助股市蓬勃的這個行業,去給資金賦予職缺
任務就在提高股市的價值,與提高投資意願拉升本益比
不該錯誤地被解讀為投機或假性提高量能
證交稅率被降低,將為當沖者帶來利基
使得能讓人長期投入這個行業
而這個行業協助量能,讓它(國內股市)的價值被世界看到
深化國內企業被世界投資的意願
本來就應該良性地被建立起來
如果低稅產生這個行業是不合理
那麼為何經濟活絡的大國全部都採當沖低稅率
讓那麼多人存在於這個行業
這一定其必須被促成的因素在裡面
政策將使得短線操作獲利群大批出現
而週期短獲利時感度較深
勢必也會影響投資人看待交易方式的比例
短線觀感將奪取中線操作觀聽
(當然獲利程度也會比中線不遑多讓 )
讓總經、基本面、產業面的觀察角度略式微
股市參與者將來會越趨向長投與短線兩極
建議朋友們不妨細心觀察
想知道更多內容
這本書推薦給您
當沖也能當正職?庶民時尚新行業!
讓 唯碩 教你怎麼用 3 萬本金闖出一片天!
作者:黃唯碩 出版社:聚財資訊
本文由 黃唯碩 授權轉載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 原書籍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