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30 歲罹癌,
還要面臨財務壓力...
30 歲的花花正值事業高峰期,
卻被醫生診斷出罹患第 3 期乳癌,
她選擇離職、專心治療,
卻因為少了一份固定收入,
又面臨醫療支出大增,
使自己背負了龐大的財務壓力,
假如當時有投保重大疾病險,
就可以在確診後領到一筆理賠金,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什麼是重大疾病險
人的一生往往會出現難以預料的事,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像花花一樣,
突然患有疾病,
使所有計畫都要暫時停止。
重大疾病險就是確保保戶在罹患疾病時,
可以得到一筆足以支付相關費用的理賠金,
讓患者可以安心地和癌細胞對抗,
使生活不至於變的吃緊,
這就是重大疾病險的功用。
該保終身型還是定期型?
終身型──適合有家族重大疾病者
目前市面上的重大疾病險,
其保障內容提供終身疾病給付,
有些商品還有死亡給付保障。
由於終身型的保費較昂貴,
適合經濟能力佳的族群,
若家族中有重大病史的人,
也可選擇終身型,
提早做好保障。
定期型──適合預算有限的小資族
而定期型則是在特定期間內,
針對重大疾病提供理賠,
到期後則不再享有保障。
這個方式比較適合預算有限的年輕人,
或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族,
選擇在關鍵的 20 年期投保以獲得保障。
符合預算再投保
以同一家的重大疾病險為例,
假如一位 30 歲的女性阿菊,
投保保額 200 萬的定期重大疾病險,
年繳保費為 4,200 元;
另一位 30 歲的女性阿花,
則投保保額 100 萬的 20 年期終身重大疾病險,
年繳保費就要 37,100 元,
雖然商品內容本身有差異,
涵蓋內容也不盡相同,
但若針對預算在 1 萬元以下的小資女來說,
選擇定期型會比較沒有負擔。
2016 年新制重大疾病險
去年金管會修改重大疾病險理賠的定義,
將傳統七項重大疾病中的
「癌症、癱瘓、急性心肌梗塞、
腦中風後殘障」等 4 項,
依照疾病輕重程度分為甲、乙兩型,
甲型只理賠輕度疾病,
乙型則是輕重度皆理賠,
因此保費金額也比甲型來的高。
在新制之下,若保戶罹患輕度重疾,
只會先領到一部份理賠金,
例如保額的 10%,
假如後續演變成重疾,
保險公司才會再給付全額理賠金。
甲、乙型的保障不同
不論是買終身型或定期型,
都要注意甲、乙型的保障差別,
在新制的重大疾病險中,
除外不賠的項目增加、
輕度重疾的理賠金也較少,
如果之前已經投保舊制的保險,
就盡可能不要解約。
清楚了解重大疾病的理賠項目,
才不至於日後發生不理賠的窘境喔!
更多女人當自強的故事 ...
推薦這本《女人變有錢》2017 年 3 - 4 月號 給你
我只看 1 本 → 《女人變有錢》單本 NT$99
認真讀 1 年 → 《女人變有錢》6 期 NT$530
更多女人的故事,與你分享
延伸閱讀 ─
女人們,這年頭「男人」不可靠呀...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
歡迎點讚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