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股票霸主地位加固,標普500集中化成隱憂,機構推多元資產配置為散戶開闢新局。
隨著科技創新、人工智慧(AI)普及及大型機構資本運作快速變動,美股投資策略正經歷深刻調整。今年第二季,標普500指數反彈出現,但大型科技股及AI相關企業如Nvidia (NVDA)、Microsoft (MSFT)等,佔指數權重驟增,顯現高度集中化趨勢。Morgan Stanley首席投資官Lisa Shalett直言,近期標普500的獲利與漲幅主要靠「Magnificent Seven」等科技領航,前十大成分股佔比高達40%,集中風險明顯,而餘下493家公司獲利僅3%,「這不是健康的市場」。同時,S&P Dow Jones Indices的季度調整也引發交易市場熱議,投資者紛紛猜測下個進榜的火紅AI公司,如Astera Labs、Strategy (MSTR)等,是否能帶動新輪行情。
由於AI概念已在大型股票中充分定價,專家提醒,不宜單押標指或大型ETF,分散投資至具AI生產力潛力的新產業,或尋求如保險、金融、健康照護等尚未被AI充分滲透的領域,才能取得「意外驚喜」。實際上,伯克夏(BRK.A)近期重磅投資UnitedHealth,即是押注AI於手動化產業的革命性升級。Morgan Stanley也鼓勵投資人考慮等權重標指,或佈局中型、小型股乃至國際及新興市場,進一步分散集中化風險。
另一方面,華爾街資產管理巨頭BlackRock (BLK)、Goldman Sachs (GS)則積極推動「另類資產」進入散戶與退休帳戶。美國總統Donald Trump近期簽署行政令,允許401(k)等退休計劃配置私募股權、私募信貸及房地產等非上市資產,預計將顛覆傳統60%股票/40%債券的配置模式。新規帶來的報酬吸引力在於,另類資產往往較為穩定,且長期投資者如年輕職場人士能承擔流動性受限之風險,進一步獲利。
儘管新資產管道為散戶帶來機會,但流動性及定價透明性低的本質也加重風險。教訓如Blackstone不動產基金因利率飆升導致投資人損失,提示投資者認識「不能天天看得到資產價格」的挑戰。同時多數專家預期,未來十年另類資產規模將急速壯大,個人投資人將更多元分散美股集中風險。
綜上,美股投資環境因AI巨頭主導與標普500集中化,結合機構推波多元資產,新舊策略此消彼長。投資人未來需審慎權衡集中度、分散配置及新型資產風險,方能在市場變局中穩健前行。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