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股由Nvidia、Microsoft等AI巨擘帶動,推升S&P 500指數創新高。同時中小企業及非科技型標的動能不足,形成市場極度集中與表現分歧,投資人需重視市場結構與經濟指標解讀。
本年度美股市場明顯由大型科技股領頭,包括Nvidia(NVDA)、Microsoft(MSFT)、Meta Platforms(META)等AI科技巨擘表現出強勢漲勢,推升S&P 500指數再度創下新高。然而,細究市場結構,七大市值龍頭已佔據指數逾三分之一市值,顯示指數上漲高度集中於少數科技股,投資氣氛極度依賴人工智慧與相關題材。這樣的市場現象,不僅稀釋了S&P 500長期作為前瞻經濟指標的價值,也使投資人解讀美股大盤與美國經濟狀況時必須更加謹慎。
眾多分析師與市場策略師近日呼籲,若僅觀察S&P 500整體指數走勢,難以反映美國多數產業的真實景氣。等權指數或「S&P 495」等非科技龍頭股的表現,對於預測經濟逆風、消費信心和整體就業更具參考價值。例如,近期Walmart(WMT)和Target等零售巨頭受川普加徵進口關稅影響,成本逐漸上升、消費者價格出現增幅,進一步打擊低中收入家庭的購買力。儘管如Walmart表示會盡可能吸收部分成本,但整體消費行為仍受到影響。
根據市場數據,今年S&P 500指數年初至今上漲超過8%,但七大科技股平均漲幅超過14%,而其餘493檔股票漲幅僅約5%,甚至多數成員仍處於50日均線下方。大型股市場不僅帶動財富效應延長景氣週期,也預防了短期內美國陷入衰退可能。相反,弱勢板塊包含醫療、能源、地產,今年以來表現落後,但於近日開始回穩,顯示市場正等待聯準會的降息動向,期望帶來更多輪動與補漲契機。
在此背景下,傳統以指數預測總體經濟的做法正面臨挑戰。部分專家如Goldman Sachs交易員Bobby Molavi直言,市場現已由「5檔股票、3大主題(AI、銀行、防禦)、與1個動能因子」主導,與過去輪動式、多元領先的格局大不相同。如果科技龍頭出現明顯修正,勢必將牽動整個市場巨幅波動,甚至衝擊總體經濟;而若AI熱潮持續,亦讓S&P 500的領先指標性質顯得模糊。
展望未來,投資人須留意指數表象背後的結構性問題,分辨領頭AI與傳統產業的分歧走勢;同時持續觀察美中貿易政策、消費型企業財報與市場內部輪動,做出細膩的配置與判斷。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