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祭出新關稅政策,Caterpillar與John Deere面臨高達15.8億美元全年成本衝擊,利潤大幅下滑且難以轉嫁消費者。
美國工業機械巨頭Caterpillar(CAT)與John Deere(DE)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成本壓力,主因美國總統Donald Trump近期推動的諸多進口關稅措施,涵蓋廣泛的工業產品與原物料。兩家公司在最新財報說明會中皆坦言,2025年預計僅關稅相關成本就可能分別高達15億美元(CAT)與6億美元(DE),而本季各自營業利潤均較去年大幅下滑,Deere的建設及林業部門季度營業利潤更幾乎腰斬。
當全球景氣趨緩、利率居高不下,消費者與企業投資大幅縮手,機械製造商無力將成本漲幅全數轉嫁至市場。分析師指出,過去疫情期間,農機廠受惠原料進口與基礎建設熱潮得以漲價保住獲利,但現今農地收益走跌、設備需求降溫,這類傳統漲價策略已難以施行;Deere今年已連二度下修年度獲利預期,銷量今年迄今更衰退近18%。
此外,關稅衝擊最為明顯的是依賴全球供應鏈的製造端,包含Deere的“小型農機與草坪”及“建設與林業”兩大業務,預期今年產品僅能調漲1%,不足以抵消原料與運費等正常通貨膨脹。Edward Jones與Jefferies的產業分析師均認為,儘管政策本意是縮小貿易逆差、刺激美國本土產業,但短期內將加深全球廠商對美供應鏈的疑慮,也使資金和投資決策更加謹慎。
Caterpillar部分業務如能源運輸則適逢行情相對穩健得以緩解壓力,反觀Deere重倚農機市場,隨農產品價格波動與庫存去化,南美如巴西市場更需祭出更有競爭力的定價策略迎合復甦。研究顯示,高額關稅將使美國大型機械商的獲利動能顯著疲軟,行業須尋求降低對進口組件依存度、甚至加速生產基地多元化以因應政策不確定環境。
現階段,美國機械製造業者必須設法控管庫存與成本,同時提高運營效率,避免更大幅度的獲利侵蝕。若未來貿易摩擦未見舒緩,企業恐需調整全球布局,尋求供應鏈彈性化以力抗政策變化,這也將成為整個行業中長期競爭力與營運穩定性的巨大考驗。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