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技股高估風險加劇,市場聚焦小型股崛起與聯準會政策轉向,投資組合配置迎來新變局。
在美國股市近期震盪的背景下,市場焦點正逐步從一線大型科技股如Microsoft (MSFT)與Apple (AAPL)轉向小型價值型股。分析人士指出,過去幾年美股受到科技巨擘推升,但隨著指數集中度拉高,估值已接近1999年網路泡沫的高位,投資風險浮現。同時,美國聯準會(Fed)本週Jackson Hole政策研討會備受矚目,主席Jerome Powell的發言可能揭示降息時程。CME FedWatch工具顯示9月降息機率雖降至85%,但一旦釋放政策轉向訊號,可能推動資金流向過去相對被忽視的中小型股。
Bank of America最新報告認為,美國經濟正介於衰退與復甦,若進一步落實降息及企業獲利改善,小型股將顯著優於大型企業。歷史數據顯示,每當經濟走向復甦,小型與高波動度(beta值高)的企業如Eastman Chemical (EMN)、Halliburton (HAL)、First Solar (FSLR)、Delta Air Lines (DAL)、Devon Energy (DVN)等,往往在本益比擴張及資本回報上領先大盤。Bank of America更挑選出具低本益比、具高成長動能的小型股,看好其未來表現。
回顧2000年之後,Russell 2000小型股指數曾在12年間飆漲逾110%,大幅超越S&P 500的31%期間漲幅。分析師Doug Ramsey(The Leuthold Group)相信,現階段美國科技龍頭如S&P 500的本益比已接近高點,投資人或將重新重視低價及成長性兼備的小型股。然而,也有市場觀點對小型股能否持續吸引資金有所保留,認為AI與科技仍是主要動力來源,短期可能僅局部輪動。
在這輪資金輪動下,金融、能源、工業、地產等領域的老牌企業有機會翻身。例如,Walmart (WMT)受到分析師一致看好,儘管面臨關稅壓力與消費市況不明朗,憑藉強大供應鏈與數位佈局持續擴展市場份額。科技龍頭如Microsoft則仍獲市場青睞,但與Apple相比,其未來漲幅空間更廣,反映投資人對估值合理性的新關注。
總結來看,隨著美國貨幣政策逐步鬆綁、全球市場周期轉向,以及科技巨頭估值過高帶來的獲利預期下修,美股主流有望開啟跨周期輪動。小型股、非科技產業及低估值標的值得長線投資者加以關注。在波動加劇之際,適度分散投資、布局成長與價值並重,將是迎戰下一輪美股變革的關鍵策略。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